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門學子

  賈珚就一下子醒悟過來,忙言道,“就是啊,就是啊,老祖宗就是想讓我們孩兒們放鬆心情啊。考試什麼的,孩兒們已經再難有寸進時,不如做些實務,反更有收穫。比如這回莊子送來的銀子和野味,數量就與之前完全不同。而縱是這樣,我們一塊不查賬,而是問清莊子的收成,建議烏莊頭重新規劃,只怕明年會更加不同。大家看到成果,覺得寫起文章來,都更加得心應手。”

  改名賈珚的寶玉,他之前是不愛讀書嗎?人家之前可是出口成章,他只是不喜歡八股文,覺得臭不可聞。

  當然,這也是受紈絝圈,或者那些考不上,或者受不了朝堂的那些窮酸人寫的書的影響,覺得像莊子,像陶淵明才是讀書人終級理想。

  卻也不想想,滿足這種理想的,是需要別人的負重的前行。比如他們的父母、家人、妻子、兒女。不然,吃都吃不飽時,你談什麼其它?

  賈珚經歷對自己身份的認知,對那破石頭的認知,再去讀書,腦子就清楚多了,一個二房次子,要啥沒啥時,能怎麼辦?先學點養活自己的本事吧?

  而老太太知道他不喜歡所謂的仕途經濟,然後因勢利導,他就覺得自己不是不喜歡仕途經濟,而是不喜歡把這個和讀書聯在一起。於是老太太就換了一個方向,意思就是,當你仕途經濟學好了,你連讀書的感覺都不一樣了。

  果然,經歷了世情,再回來讀書,再看看一些先賢的八股文,立刻就看出不同來了,所以自己厭惡的不是八股文,而寫得不好的八股文,那些文章一看就是沒有生活,就是關在書房裡死讀書讀出來的,全是各種典故的堆砌。就像他自己之前說的,出自何典,為何我不能有自己的典?你有了經歷,要什麼典?你就是典。

  賈珚就是這麼一點點的,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族學裡的那些學生也是,比如之前最是讓人看不起的秦鍾,每日裡腦子裡也不知道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