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木魚1 作品

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哥薩克部落的建築防禦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哥薩克諸部的建築雖以木造建築為主,但也有不少的土石結構存在,像各類建築的下層,也就是馬廄的位置,便會大量地使用土石結構。

沒辦法,因為地面的溼氣較重,加上下層又養著馬匹的關係,即便做再多的處理,也很難保證木料不會因此而腐朽。

除此之外,也是為了強化建築結構的強度所做出的抉擇。

木料的優點,在於重量相對較輕,然後自身結構(抗彎性)相對較強,只要支撐主體的樑柱強度沒問題,就算是百米高的建築都造得出來。

(別懷疑,原史中就有這樣的建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盛唐時期,武則天命人建造的明堂和天堂,前者高約九十米,後者高約一百五十米。

除此之外,現代各國也開始興起一股木構屋的風潮,別說百米高的木構建築,就算是三百米高的木構建築,都有好幾座已經開始籌建。)

只可惜,哥薩克諸部的勢力範圍,並沒有這麼多高強度的木料存在,所以土木混合建造的方式,就成了一種必然。

以木料的樑柱作為框架,內外用土石進行堆砌,在強化其結構的同時,支撐起上層建築的存在,不至於因其內部相對空曠(馬廄)的關係,導致上層建築因承重的問題而崩毀。

哥薩克輕騎兵為沐雲三人安排的房舍,就是這樣的一座木質民居。

沐雲三人所在的哥薩克部落,雖以部落為名,可放眼望去卻更像是正統勢力的小鎮,一棟棟或高或矮,或豪華或簡陋的木質房舍,縱橫交錯地排列在一起。

只不過,相較於正統勢力的鄉村城鎮,這一座哥薩克部落的格局稍有不同,建築與建築之間的間距相對較大,一樓的部分多開設前後貫通且平時基本上不會關閉的兩道門。

也就是說,當有外敵入侵的情況發生時,哥薩克輕騎兵能迅速地穿越這些建築並集結起來,而當這些門一關,哥薩克部落裡的建築又會搖身一變,變成一座座遙相守望的簡易堡壘,抵禦四方來犯之敵。

相較於哥薩克部落外圍,近似於擺設的圍籬和城牆,哥薩克部落裡的這些建築,才是其真正的防禦工事。

要是有人以為他們只要將大多數的哥薩克輕騎兵調出部落,並解決哥薩克部落常駐的哥薩克輕騎兵,就能輕易地拿下哥薩克部落,那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