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 作品

天唐錦繡第181章 春行

    春雨驚春清谷天,過了驚蟄,便是春分,晝夜平分。

    古代的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烏至,二候雷始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

    待到春分一過,便是清明。

    清明,源於“清明風”。春秋時《國語》中記載:一年中共有“八風”,其中“清明風”屬巽,即“陽氣上升,萬物齊巽”。漢朝劉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訓》中也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的記載。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然則今年的清明,老天爺似乎顯得並不開心,不願在春耕到來之際,降下一場如油的春雨。

    太史局的那幫鑽研曆法天文的老學究們,給了李二陛下一個鬱悶的推論——今年春季少雨。

    別說生產能力極為原始低下的唐朝,即便是號稱科技大爆炸的二十一世紀,氣候對於糧食產量的影響亦極為重要。乾旱、洪澇,當人們面對大自然的天威,才能察覺到自身是如何的渺小,在天威面前,除了眼睜睜的看著,束手無策。

    李二陛下愁的頭髮都快白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若是春耕不理想,這一年的收成能好的了?

    好不容易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十幾年,方使得這個國家有了強盛的根基,吏治清明,國泰民安,只差那麼一點點,便可邁入盛世之列,成就不朽之偉業!

    差的是哪一點?

    天時!

    李二陛下領著群臣百姓,將所有能做的都做了,甚至可以說已經做到最好,剩下的,就要看老天爺的臉色。

    只消得風調雨順那麼幾年,讓老百姓攢下一點家底,便將河清海晏,豐衣足食!

    可是這最關鍵的時候,居然要迎來一場大旱?

    李二陛下在太極宮裡呆不住了,心煩意亂幾乎處理不好公務,便囑咐房玄齡留守長安坐鎮,自己則收拾駕輦,擺駕驪山行宮,出去透透氣。

    自打過了年,魏徵的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因此,李二陛下出宮的行為並沒有受到詰責阻攔,這讓李二陛下鬆了一口氣大有“天高任鳥飛”感觸的同時,也有一些唏噓嗟嘆。

    李二陛下雖然恨不得殺了魏徵那老貨,可他也明白,正是由於魏徵的存在,才使得他不得不打消很多任性之舉,在“明君”這條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現在魏徵快要老死了,也無人再會如同魏徵那般毫不留情的諍諫於他,讓他頗有些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