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 作品

第696章 華胥之國

    對於聿明氏的擔憂,房俊自然有過思考,事實上這也是房俊想要建立這座城的緣由之一。

    “以道德量天下,以仁義修自身,國無帥長,民無嗜慾,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所愛惜。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此三皇五帝之垂拱而治,大同之天下……然則,此等社會可能存在否?請老丈教我。”

    這是人類社會最終極的狀態,沒有統治和被統治之分,人民沒有超出必需的慾望,也淡然面對生死。對人對物,以一待之,毫不偏廢。既不愛惜什麼,也不畏懼什麼。一切都順其自然,這是一個天下為公無有尊卑等級的大同世界,已經無限接近於共產主義。

    在《道德經》裡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在《列子》中裡是《黃帝篇》裡的“華胥國”;在《莊子》裡是“至德之世”;在陶淵明筆下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在《無能子》裡是“無奪害之心,無瘞藏之事”的太古之世……

    然而,到底只是夢想而已,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起碼,在此後的兩千年內是不可能存在的,房俊可以作證……

    聿明氏張了張嘴,卻默然無聲。

    家族悠久的歷史,留下了無數典籍經論,以及各代先哲對於自身、對於社會、對於天下的思考。他當然知道這樣的一個大同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動物有天性,人類有慾望,這是上蒼的恩賜,亦是羈絆的枷鎖、罪惡的源泉。

    所以,聿明氏才會世世代代追求無上天道,擺脫生死的禁錮、善惡的評判,無慾無求,超凡入聖……

    默然良久,聿明氏嘆息道:“人皆言堯舜禪讓,舜禹禪讓,遂垂拱而治、天下清明,不過是穿鑿附會而已。前者由墨子所創,把本是黃帝九世孫、有虞氏諸侯的舜,說成是會燒窯、捕魚的農夫,以此來申述他尚賢的宗旨。而後者,則是儒家杜撰,盂子接過墨家的堯舜禪讓,添加出舜禹禪讓的故事,錄於典籍之中,也把原是百里諸侯的禹說成是匹夫出身,何其可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堯德衰,為舜所囚,復偃塞堯之子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見也,其後放堯於平陽。而舜更是給禹趕到蒼梧而死的。所謂的人治天下、以德禪讓,不過是一場笑話而已……”

    房俊真真被聿明氏給震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