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 作品

天唐錦繡第2371章 棒槌不好惹

    李二陛下示意李績飲茶,然後自己拈起茶杯呷了一口,回味一番茶水之回甘,問道:“依你之見,要如何應對?”

    李績低頭飲茶,默然不語。

    到底要如何應對,您自己難道不知?想當年您也是天下少有的無敵統帥,行軍不知運籌帷幄,都是頗具章法,眼下卻偏要問我……

    聖意如何,昭然若揭。

    他不是魏徵、孫伏伽之流,不是不肯犯顏直諫,而是審時度勢的能力比那兩人更高明,明知此刻縱然以死相諫,皇帝亦不可能回心轉意,又何必弄得君臣之間不歡而散呢?

    故而只能沉默以對,無聲的宣示著自己的立場,既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也給了皇帝一個臺階下,不至於弄得很尷尬。

    李二陛下一看李績的臉色,便知道他心中所想,多年君臣,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不僅有些感慨。

    如何應對西域之局勢?最委託的辦法,便是將關中的軍隊調派一支前往西域馳援,同時於遼東撤回一軍,回防關中。只要大軍出關,吐蕃必然老老實實的趴在高原上,不敢輕舉妄動,再前往高昌城與安西軍匯合一處,即便阿拉伯人盡皆虎狼之師,西域亦是穩若磐石……

    然而他不能這麼做。

    東征乃是國策,更是他李二藉以成就千古一帝霸業宏圖的最大基石,絕對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閃失,半點風險都不可承受。別看眼下朝野內外軍中上下盡皆對東征信心滿滿,認為大軍開至遼東便是一場摧枯拉朽的大聲,區區高句麗彈丸之地不堪一擊,然而李二陛下卻絲毫不敢大意。

    世人盡皆咒罵楊廣殘暴,然而作為從小便曾無比崇敬的一代天驕,李二陛下深知其雄才偉略,絕非世間傳揚那般不堪,相反,他甚至認為楊廣的功績即便在從古至今所有的帝王之中,亦能夠排至前列。

    就是這樣一位揮斥方遒、睥睨天下的帝王,以大隋作為根基,舉兵百萬征伐高句麗,卻依舊鎩羽而歸,如何不讓李二陛下為之重視?

    想要確保東征萬無一失,那就必須集結最大的力量,給予雷霆一擊,絕對不能讓高句麗有半分回天之力,故而撤軍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要敵人尚未能打到長安城下,遼東軍隊就萬萬不能撤回一兵一卒。

    前隋之殷鑑不遠,被視為彈丸之地的高句麗崩掉了楊廣的牙,間接導致了大隋的覆亡,使得楊廣的所有宏圖霸業全部煙消雲散,留下萬古罵名……

    李二陛下可不想自己謀劃多年的大計受到阻礙,最終步上楊廣之後塵。

    遼東的軍隊不能撤回,關中的軍隊要保持社稷之安穩,尤其是在自己明年開春御駕親征之後,更要負責鎮守京畿,更不可能調往西域……所以,無論眼下的西域局勢如何險惡,安西軍都只能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