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 作品

第3476章 國士

    這種陰謀綢繆,原本就是長孫無忌最為擅長,所以即便此刻佔據僵持,但宇文士及相信,長孫無忌必有後手,一經發動,足矣立刻改變局勢。

    獨孤覽道:“吾自然明白賢弟之意,輔機辦事從來都是謀定後動,若是沒有藏著後手,焉能這般倉促起事?然而險地莫要忘了,東宮固然未必鐵板一塊,咱們關隴各家也不見得能團結一致。眼下佔據僵持,大家都瞅著那即將到手的利益,尚能安守本分,可一旦局勢有變,到時候怕是就要各有思量……”

    說白了,無論東宮也好,關隴也罷,絕大多數都是倚靠利益將各方捆綁在一處。看得見利益的時候,自然英勇奮戰不懼犧牲,因為損失再大也沒有收益更大。但是當利益越來越遠,只有損失而看不到收益的時候,還有誰願意衝鋒陷陣奮不顧身?

    更何況,長孫無忌“陰人”之名世人皆知,一旦局勢反覆,最終所有損失都可能被其轉嫁到其餘關隴門閥身上,長孫家最終卻損失最小……

    說白了,長孫無忌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順風順水之時大家都跟隨他,因為他能夠使得利益最大化;可逆流而上動輒有傾覆之厄的時候,大家卻未必還願意心甘情願的追隨他,因為這個人“陰”,很難獲得大家的絕對信任。

    所以,關鍵的問題在於局勢的“變化”,眼下看似僵持,但實則關隴佔據了全部主動,只要繼續消耗東宮六率的力量,趕在遼東大軍返回關中之前攻陷皇城並不難。

    至於遼東大軍為何速度遲緩……宇文士及不知其中究竟,但也能猜測幾分,正如獨孤覽方才所言,沒有任何一個陣營能夠做到“鐵板一塊”,東宮如此,關隴如此,匯聚了各方勢力的東征大軍亦是如此。

    那麼,究竟會不會有“變化”?

    若有,“變化”又在何處?

    他狐疑的看著獨孤覽,知道既然獨孤覽說出這樣的話語,斷然不會是無的放矢,一定另有所指。

    獨孤覽執壺給兩人酒杯斟酒,而後輕聲道:“河西傳來消息,有萬餘西域各部胡族組成的騎兵路過河西,趕赴漠北。而後,肅州守將侯莫陳雰便遣人送回消息,證實了這一點。繼而,瀚海都護府發來公文,言及薛延陀殘部在突厥支持之下意欲反叛,懇請朝廷派兵增援,同時向安西都護府求援,以免局勢糜爛……但是這些,長孫無忌卻對吾等各家隻字未提。”

    宇文士及緊蹙眉頭,消化著這個消息。

    薛延陀雖然覆亡,其殘部已被驅逐至燕然山以西,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昔日縱橫漠北之胡族,控弦之士二十萬,底蘊自然深厚,非是一戰便可將其盡數屠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