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 作品

第3616章 難以理喻

    “娘咧!”

    程咬金忿忿的咒罵一聲,拂袖而去。

    他能怎麼辦呢?

    他只能忍著。

    這並非他忌憚李績或是受到李績鉗制,更不是他毫無主見,而是以他對李績之瞭解,覺得李績之所以這般莫名其妙、有悖常理的舉措,背後深深的有著陛下的影子。

    或是陛下對他有過什麼交待?

    甚至……陛下曾留有遺詔?!

    所以,即便他心裡再是憋屈不忿,也只能忍著。

    他不敢恣意行事,萬一當真李績所行皆乃陛下之遺志,那他程咬金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

    蕭瑀一行清晨出發,自潼關向下抵達黃河岸邊,欲擺渡至對岸風陵渡。然而這兩天氣溫下降,河面已然融化的冰稜復有結凍之現象,舟船行於其上,動輒有傾覆之虞。

    直至下午,方才乘船搖搖晃晃抵達對岸,蕭瑀本就體力不支,這一番折騰愈發情況嚴重,高燒不退,隨行太醫建議暫停趕路,稍做休整,否則怕是要熬不住……

    李君羨無奈,只得在風陵渡驛站住下,足足歇了兩天,蕭瑀的狀況方才回覆一些,說什麼也不肯滯留,隊伍重新上路。

    一路沿著官道向北,因要照顧病體未愈的蕭瑀,所以行駛速度不快,待到天黑才抵達蒲津渡。

    此處乃是河北等地進入關中之咽喉,關隴勢力在此地稍遜,所以李君羨早在離開潼關時便制定了由此橫渡黃河,返回長安的路線。

    蒲津渡非是風陵渡那般全靠舟船擺渡,而是有鐵牛立於岸邊,綴以鐵索橫江,下方舟船並列,鐵索上固定木板以供行人車馬通過,甚為穩當。這令被舟船折騰得快要散架的蕭瑀長吁一口氣……

    當夜,宿於蒲津渡驛站之中,打算翌日清晨過河。

    到了夜半之時,忽然一陣隱隱約約的啼聲將李君羨驚醒,他反身而起,將枕畔橫刀抄於手中,穿上鞋子箭步走出屋外。

    稀稀落落的星光下,所有“百騎”都已經從各自房舍之中奔出,穿上甲冑牽出戰馬,忙而不亂。

    遠處,斥候飛速跑來,到了李君羨近前稟報道:“啟稟將軍,有一支騎兵自黃河對岸疾馳而來,目的不明,但很有可能是奔我們而來。”

    李君羨毫不慌亂,沉著下令:“叫醒宋國公,餘者列陣禦敵。”

    他此行所率皆是騎兵,敵人固然來勢洶洶,卻也不怕,打不過還可以逃。沿著黃河一路北上,無數渡口可以橫渡黃河返回關中,敵人總不能將整個河套都給封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