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葉老蔫 作品

第585章 好一個人間煉獄


  因為雪災來的突然,大周與契丹之間短時間內難以爆發大規模的戰事。

  契丹的馬奔跑不起來,而大周的士兵也難以大規模的在雪中行軍。

  但受災的卻是實打實的河北道的百姓,所以葉琛並沒有進入滄州,接受下官們的拜見。

  而是跟婁師德商議一番之後,讓他暫時坐鎮滄州府,幹起老本行,調運物資,訓練新兵,同時負責維持後方的穩定,以及滄州府以南的賑災工作。

  當然也考慮到了婁師德的年齡問題,讓他坐鎮條件比較好的滄州,避免一場風寒,直接要了他老人家的性命。

  至於葉琛則與行轅部分人手,以及人老心不老的成平王繼續北上巡視,朝著幽州的方向直奔而去。

  幽州在河北道算是相當富庶的地方了,它在後世還有個非常響亮的名字。

  北地燕京。

  後世的大明的天子,更是在此地喊出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口號。

  提起幽州,必須先提一提當地的經濟。

  世人一說秦漢、盛唐,似乎下意識的以為關中富庶,其他地方都是苦哈哈。

  其實不然,就說幽州,此地自燕薊以來就“有魚鹽棗慄之饒”的說法,不知道多少少數民族覬覦此地,雖然說跟關中的富庶暫時還不能相比,但此地卻有一股隱隱約約後來者居上的趨勢。

  尤其是在關中土地水土流失,森林大規模破壞的情況下。

  幽州在隋煬帝開通大運河之後,配合海運,跟開了外掛一般,經濟發展是極其快的。

  有詩云,雲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

  在爆發契丹叛亂之前,經過歷任幽州大都督的苦心經營,幽州號稱人物殷阜,儼然成了“出則勝,處則饒,不窺天下之產自可封殖”的天府之國。

  但當漢人們將此地苦心經營出來,人口也得以繁衍之後,就瞬間成了蠻夷們爭相瘋搶的目標。

  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說,幽州地區的軍事價值實在是太重要了。

  此地,處於後世常言的華北平原的最北首,且連接遼東和蒙古,故有南通齊趙,東北邊胡的說法,可以說是遼東的門戶之地。

  且此地形勢險要,西、北太行山和燕山屏蔽中原、阻隔夷夏,居庸和盧龍要塞易守難攻;而東面臨渤海,南可遙控江淮。

  隋唐的政治家們,儼然是發現了這一點,所以對於幽州和營州的建設非常看重,讓其互成掎角之勢。

  而作為核心的幽州,更是重中之重。

  不論是隋煬帝,還是唐太宗,都曾在此地下了大力氣,苦心經營。

  讓其成為攻略高句麗乃是整個東北方向的核心基地。

  可是東北方向複雜的局勢,以及女帝時期的國勢不穩,使得這裡戰爭極其頻繁。

  尤其是營州的丟失,以及河北道大量土地的丟失,使得這裡成為了實打實的人間煉獄。

  出了滄州之後,看到的一幕幕,讓葉琛十分揪心。

  與青州等地,即便是寒雪飄飄,鄉親們也披著厚重的衣服做工,官道之上商旅往來不覺不同,他們這一路之上,很多時候,連個人影都看不見。

  一路上蕭索到了極點。

  路上的大雪堆積的厲害,偶爾有三三兩兩的人影。

  這些人無不愁眉苦臉,拎著斧子,費力的砍伐著薪柴。

  葉琛觀察了一段時間,心情變得越發的沉重。

  身在滄州還好一些,像是張九齡這樣的人物,有豐厚的政治資源,自然可以庇佑地方。

  而滄州其他縣,因為葉琛早就被任命為刺史,即便是在遙領階段,青州和北海郡也對其輸送資源。

  比如說滄州其地的鹽巴、皮革甲冑會有海商收購,然後轉運販賣,再輸送糧食過來。

  所以滄州雖然艱辛,甚至頻頻面臨大戰,但是百姓大抵不至於餓死太多。

  而頻頻感受到了這位尚未到任,就給他們送來了仁政的刺史的百姓,對於刺史的徵召也是極其支持的。

  所以才有了葉琛鄉村一行,振臂一呼,兒郎們披甲持戈而行。

  可是真的當葉琛出了滄州之後,才發現,契丹給大周帶來的戰爭到底有多麼的慘重傷害。

  雖然他尚未抵達幽州城下,但是他也看得出來,幽州之地,沒有十幾年難以恢復元氣。

  當然,這還只是幽州。

  幽州是軍事重鎮,丟失之後,再女帝的高壓下,也迅速奪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