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吞鴻 作品

464章 刀兵齊亮,東境興兵(下)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公門有公,卿門有卿。

  這是在百年前曹魏末期流傳在中原的一句話,說的便是膾炙人口的選人用人制度,九品中正制。

  曹操的兒子曹丕為了順利登上帝位,改變了其父親‘唯才是舉,不論出身’的用人傳統,出賣更多東西與門閥們達成交換,以求得到他們的擁護。

  門閥們擁立曹丕稱帝后,陳群便搞出了“九品中正制”。

  屬於門閥們的集體最後狂歡,就此開始!

  不過,話說回來,到底何謂九品中正制?

  所謂“九品”,便是仿照察舉制將人才分為幾個等級的模式把人才分為九等,這九等分別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而中正可以理解為選拔人才的裁判,理論上由賢良的中央官員充任,又分為大中正與小中正。

  當年陳群測定江湖群俠‘三品十二境’,也是基於這個理論而來。

  具體如何施行呢?首先,朝廷下發選才需求後,地方官開始舉薦人才,再由中正將這些‘賢才’編纂成冊,再根據其德行,才學將其分為九等,授予官職,在職官員則根據中正的考評予以提拔或者罷黜。

  可見,九品中正製表面上仍然是一項由賢良舉薦賢良,唯才是舉的選官制度,且將選才用才的權力從地方收歸中央,相較於察舉制似乎是一項進步,似乎也有效鞏固了中央的權力。

  但是結合上文,不難看出,此項制度的內核其實正是換湯不換藥的察舉制,絲毫沒有脫離其以人選人的主觀模式,皇權的施展更是相比於察舉制大大倒退,在曹魏那個門閥充斥於朝堂之上,權勢幾乎與皇帝無二,實際上不受制約的時代,此制度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難逃最終失敗的命運。火山文學

  除此之外,寒門子弟還要忍受佔田制、八議、官當、贖刑等確立門閥特權地位的制度的壓迫。

  簡而言之,此制度的誕生,實際上標誌著皇帝被門閥士大夫階級徹底架空,貴族政治的再度形成。

  世族掌權,各自牟利,而這,也稱為曹魏帝國最後分崩離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百年前,三國一統,諸葛丞相對‘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洞若觀火,他排除種種障礙,重新啟用了察舉制和分封制,用以遏制世族在地方的強權。

  過了五十多年,世族的力量已經小的可憐,不足以威脅皇權。

  可誰承想,堵住了這個窟窿,又冒起來另一個包,地方諸侯王的勢力逐漸壯大,並在秦漢大戰的緊要關頭,起兵謀反。

  被逼無奈之下,神武帝只得重新啟用世族,不過,他並沒有吸取曹魏失敗的教訓,在戰後給予了世族更大的權力,直到十幾年前,天下世族禍亂京畿,王權在那一刻,宣告被正式架空了!

  世族們重新拿回了地方官員的任免權,並開始在各自盤踞的疆土肆意生長。

  十幾年過去,雖然在天子劉彥的斡旋下,世族的力量被再次壓制,有些州郡(例如曲州),仍然由世族門閥所把控,皇權難以染指,王令難以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