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遊郎 作品

二四三、臨時撿幾個漏

 被瑪剛敏徵用了一晚上的周航,又回到了李媛媛身邊,惹得李媛媛醋意連連,但一想到自己才是法律意義上的第一夫人後,心裡也就釋然。不管外面的女人多麼厲害,用完過後,男人也得回到自己身邊,自己才是他那個名正言順的女人。

 今天白天是大家在香港遊玩的最後時光,晚上就得乘坐歐羅巴號遊輪離開香港,前往海南三亞。

 所以大家一致決定最後一天去逛一逛香港的古玩市場,安保隊長郭廣平對於香港比較熟悉,於是他帶著十幾名安保人員陪著老闆一行前往對岸的港島,香港最大的古玩市場就在港島的荷里活道。

 香港的古玩市場荷里活道位於香港中環至上環,橫貫香港島中西區,在太平山腳下,東自雲成街起,西至皇后大道西,可謂一條薈萃港島百年滄桑歷史痕跡的街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八四四年。

 香港古董街荷里活道是古玩愛好者必到之地,這裡聚集了超過一百多家的古董及古董傢俬店聞名世界,被國外報紙評為“一輩子必須走一趟的街道”之一。通常掏上幾十元或者幾百元,也可以把不少的“古董”抱回家,到底是不是貨真價實的古董,那就得靠淘寶人的眼力和運氣了。

 很多人第一次到香港遊玩,來到了這裡都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條街的名稱是取自美國好萊塢的譯音。但實則不然,這條街的名字,原本是來自於街道早年種滿的冬青樹(hollywood),中文沒有翻譯,只是根據“hollywood road”讀音得名,被人念成了荷里活道,又稱冬青街。當時美國的荷里活甚至還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所以香港的這個荷里活道比黴國的好萊塢的出現要早。

 荷里活道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早闢建的街道,看到四處都是“畛畛軒”或“畛畛齋”,就能判斷出到了古董街。

 據說這條街是香港開埠以來第一條街,聚集了賣瓷玉器、珠寶、石像傢俱、書畫等的店鋪,分工細緻而專業。連小小的糖水店,也顯得頗有古風。

 古董店店面小的,不過十來平方米,有些“迷你”小店,只有一個一米見方的櫃檯,只能算是個攤位;店面大的,從一層到三層,宛如一座小型博物館。不論門面大小,店內都很清幽雅緻,而且種類繁多,除了“中國風”的傢俬、卷軸、陶瓷等各類古玩外,還有來自西洋的古舊的電風扇、留聲機、鐘錶、鋼筆、打火機等等,以及來自日本、泰國、柬埔寨、緬甸等國的金銀珠寶、漆器和其他古玩。

 大店大多貨品豐富、展示美觀,這樣的店家,主要經營高古的陶瓷器,與內地和國外藝術品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高古的陶瓷器和青銅器在歐洲受到青睞,據說在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貴族家裡沒有收藏中國高古瓷器,是要受到歧視和鄙視的。

 因此,後來國外各大拍賣公司屢創中國高古瓷器價格新高,這些東西就是通過種種渠道先流到香港,然後再流到海外的。

 沿著荷里活道向西行,就可抵達上環的文武廟及摩羅街古董市場。摩羅街分上下兩段,上街狹窄的街巷開設了三十多家古董店。這裡的古董店主要以攤檔為主,和內地的舊貨地攤相似。紙張、陶瓷、銅器、玉器、石器等各種材質,舊鐘錶、舊皮包、鳥籠、瓦當、錢幣、舊鋼筆、舊電話、米老鼠、芭比娃娃等各種小玩意,沾上點舊的邊的物品應有盡有。

 這裡大東西好東西並不多,但花上半天時間,尋覓到一個做工上佳的銀盤、小銀勺、小銀鈴等工藝品還是很容易的。那些產自英國的瓷器,質量不錯,集實用與裝飾於一體,價錢不算太高,只是不成套,如果能經常去逛逛,說不定能湊齊。

 這樣,雖然它們作為日用品已經退出了生活舞臺,而作為家庭裝飾,卻有一種獨特的趣味。更讓人唏噓的是,尋尋覓覓的機緣和一件件舊物,寄託著的是一段段往事。

 在香港繁華的另一面,還有更多有趣的香港文化,它們隱藏在香港的一些小眾景點裡,只有會玩的人才知道。

 很難想象,在高樓大廈隨處可見的現代化都市中,居然有一條藏匿著無數寶貝的寂靜老街。行走於古董街上,彷彿回到了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質樸而純粹的氣息,是老香港們懷念的味道。

 對於港人來說,古董街之所以神秘,不僅僅是因為它沉睡著多少古董,而是它本身就是古董,因為它見證了香港的歷史過程。只要我們細心些,相信一定能探尋到許多香港開埠以來的歷史印記。既可以打發時間,又能欣賞到來自各地的古玩,何樂而不為呢?荷里活道古董街最大的兩件古董是街道東端的兩家古老的鋪頭,毗鄰而居,分別賣食米和蔗汁。剝落的牆面寫盡了歲月的滄桑,就像那些鋪子的舊物,自然會觸動人們關於老香港生活的想象。至此,對於荷里活道古董街審美感受,才算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

 這裡也是中華民族百年恥辱的見證,從鴉片戰爭以來,數以百萬計的珍貴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我國港澳臺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一百餘萬件,精品幾十萬件,而這裡流失出去的東西僅僅是滄海一粟。

 清末、民國亂世之時,通過香港荷里活道走私流出海外的文物,更是難以計數。而自陸上絲綢之路、海上強盜走私等貿易通道流出的中國藝術品,比如外銷瓷,也成了收藏家的目標。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起,香港就成了內地古董流失的轉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