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琵琶行7

【中唐時期,宦官勢大,白居易這首《賣炭翁》可謂是戳了他們的肺管子。但類似詩歌豈止一首?白氏的諷喻詩以《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為代表的,首首尖銳深刻,我們簡單摘取幾句。】




【《重賦》一詩,揭露的是統治者對民眾的殘酷剝削: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百姓們種植桑麻、績麻紡絲,所求的不過是讓自己活下來,但是沉重的賦稅讓他們連這一點小小的願望都不能實現。




"織絹未成匹,綠絲未盈斤。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百姓們的生活是“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官府中是什麼景象呢?——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繒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




白居易的詩歌藝術非常純熟,用淺切的語言將事件娓娓道來,中間又穿插大量的環境渲染,再將百姓生活情狀與官庫的實際情境形成對比,所達到的藝術效果自然觸目驚心,但更觸目驚心的,是他寫的都是真實發生的事,那就是他看到的現實。】




鄉野。




有農戶禁不住偷偷飲泣,是啊,這哪裡是詩,這就是他們經歷過的現實啊。




與此同時,那些魚肉鄉里的縣尉官吏卻像被踩中了尾巴似的,暴跳如雷: “一派胡言!百姓交稅天經地義,他白居易是什麼人,也敢置喙此事?該參,該貶!"




"不錯!我們讓交的只是一些餘物,哪有那麼誇張,此人分明是危言聳聽!"




“可是……本來就沒有餘物啊!”




一個剛剛步入官場的文書小聲反駁,很快就被身旁的人拽住袖子,無聲示警。




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詩中所寫俱是真實,那絲綢絹帛,根本不是什麼“餘物”,而是百姓生計所繫,這些東西全被州郡長官強徵了去,標榜成所謂的政績,討好上級,換來朝廷的一點嘉獎,至於治下百姓過得怎麼樣,誰又在乎?




我有我的青雲路。




終南山。




李白重重地嘆了一口氣,他在這開元天寶,哪見過這般景象?"白居易之詩確實與你頗有淵源,兩相對照之句,似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微微頷首,卻又道: "




然則其詩專為百姓言事,則更詳切。我似乎有些明悟白居易為何要倡行新樂府了。”




詩以觀政,見到了如此多的社會弊病,沒有一個心存良知的詩人能忍住不發聲。韓愈的嘴唇抿成一條直線,胸中文思激盪,很快就成形了一篇酣暢淋漓的疏奏雄文。元稹本就是新樂府運動的中間人物,見慣的民生疾苦和施政弊病早在他心頭凝成一首首血淚詞,




只待噴薄而出,此時受到好友《重賦》詩的刺激,當即文思泉湧,揮筆寫成一首《織婦詞》:




"織夫何太忙,蠶經三臥行欲老……"




憂愁深重的李賀也想到了自己所見的不公,一首《老夫採玉歌》從他枯瘦的指間傾瀉而出: “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農夫日日夜夜採玉,為了尋到那珍貴的水碧,可最終卻不過成了那貴婦頭上的釵鈿搔頭,裝點豪富之家的容色,一根釵鈿裡浸了多少黎民血,又有誰在意呢?




北宋。




張俞嘆息良久: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一首詩喚起了許多不平,也喚起了高居九重的帝王的驚心,但白居易的詩遠遠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