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9章 我選擇留下【跪求追讀!】


“是的,我要留在京航。”

 
常浩南再次重複了一遍自己的選擇。

 
“出國當然有出國的好處,但我作為一個華夏人,在國外不可能接觸到什麼核心的項目,能夠獲得的經驗有限,並且我之前也一直在圖書館裡看一些歐美的專業期刊和書籍,說實話,我並沒有認為我們之間的差距大到有什麼東西必須到國外去學,在國內就學不會的。”

 
杜義山盯著一臉堅決的常浩南看了大概半分鐘時間。

 
“那麼,歡迎你加入我的課題組。”

 
在聽到這句話之後,常浩南終於面露喜色:“謝謝杜院士。”

 
“還叫杜院士?”

 
“謝謝杜老師!”

 
一老一少相對而坐,在午後的陽光下組成一副和諧的畫面,彷彿兩代華夏航空人的傳承一般。

 
然而旁邊已經心碎的劉洪波教授哪看得下去這個,在聽到常浩南說自己不出國,心裡的大石頭落了地之後,就隨便找了個理由溜了。

 
雖然目前還只是在辦公室達成的口頭協定,但杜義山這種位置的人又不可能放常浩南的鴿子,因此後者直博的事情基本可以算是板上釘釘了。

 
能收穫這樣一個有天賦的學生,杜義山的心情明顯非常不錯:“小常啊,你有沒有想過,把這個一體化設計方法寫成論文發表出去?”

 
哪怕是跟涉密項目有關的研究,有相當一部分在脫密之後都還是可以發論文的,更不用說這種甚至跟具體項目沒關係的內容了。

 
就像很多專利作者都會在公開文件中把部分關鍵步驟隱去或者故意寫成錯的一樣,工程領域的論文作者也並不總是那麼老實,有時會使用一些手段,以便在對關鍵內容保密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業內交流。

 
這裡面的道理常浩南自然懂,但他還是得裝出一副不太懂的樣子來。

 
“我個人當然想過,但這裡面的內容,畢竟涉及到現役裝備……”

 
“呵呵,你腦子裡能有這根弦,很不錯。”杜義山今天下午露出笑容的次數比他過去一星期都多,顯然眼前這個學生讓他非常滿意。

 
“不過一來你這個研究本身不涉密,只是個方法論性質的東西,而且還可以參考脫密流程,把涉及到具體數據的內容隱去一些,二來我看了你的設計說明,重點在模擬程序上,這個又不用公開見刊,如果有我們系統內部的人對這個感興趣,自然會來和你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