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72章 電火花加工

 在雙方都確定了項目細節,並且確定對於常浩南制定的初步計劃沒有異議之後,擔心夜長夢多又被人搶走常浩南的611所用最快的速度把項目提交了上去。 

 儘管正是年末最忙的時候,但這個項目在科工委那邊還是一路綠燈,最後只用了幾天時間就走完了整個流程。 

 當常浩南重新乘飛機返回盛京的時候,已經有一名來自611所、參與過殲7f設計工作的工程師一起跟著了。 

 八三工程那邊只剩下一些在試訓基地需要完成的零散試飛科目需要補充,已經沒有什麼工作需要常浩南來完成,因此他降落之後便直接趕往了負責渦噴14發動機性能調整的606研究所。 

 相比於裝著兩臺發動機的殲8c,更輕、更小而且是單發的殲7f要求自己裝備的動力具備更高的可靠性和壽命,對於推力的要求反而並不高。 

 為此606所專門開發了一個新的型號,渦噴14b。 

 具體的變動也不多,主要就是通過降低渦輪前溫度,以犧牲大概5%左右的推力為代價,換取更低的故障率,以及首翻週期從150小時提高到250小時。 

 同時把發動機配套的發電機功率從原本的18kw提高到了20kw。 

 畢竟只有一個發動機,卻要帶動一個功率不低的kjl7雷達,還得留出一些餘量來應付其它子系統。 

 相應地,原來安裝在殲8c上的型號被命名為渦噴14a 

 這項工作並不困難,因此,儘管總設計師閻忠誠已經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渦噴14的航改燃機設計上,崑崙發動機項目組的其它人還是靠著常浩南之前留下的設計經驗完成了改進。 

 這樣的效率大大出乎了常浩南的預料,並且他在經過一番檢查之後,也確定了渦噴14b的設計並沒有什麼問題。 

 對於90年代中葉的華夏航空工業而言,即便是這種對發動機性能的微調,能夠一次做到這種程度,那也是十分令人欣喜的。 

 “410廠那邊,已經開始生產一臺這個型號的樣機了,如果出廠測試沒有問題的話,大概年後就會發給蓉城那邊進行裝機匹配了。” 

 這種變化很小,尤其還是降低性能的的子型號,一般無需像之前那樣再去搞完整的地面和空中平臺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