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90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

 “這個麼……韋爾什准將,您應該知道,製造一臺自己的發動機和大修一臺其它國家的發動機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零部件更換的時候。” 

 鍾世宏並沒有直接大包大攬下來: 

 “我只能說,僅從技術上講,tf30對於我們來說應該不存在什麼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但具體情況如何,恐怕還需要等看到發動機的實際情況之後才能做出判斷。” 

 有些時候正是這種沉穩的態度才更令人放心,因此韋爾什當即點了點頭: 

 “當然沒問題,你們可以派出一些技術人員到伊斯法罕去,這也是我們和貴國航技集團達成的交換條件之一。” 

 這句話說得有點奇怪,原理上說航技集團作為一個收錢辦事的企業,去客戶指定位置提供服務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也涉及不到什麼“交換條件”。 

 不過考慮到航技集團本質上是航空工業的馬甲,後者又與國防科工委、乃至整個軍隊系統連接甚密,所以鍾世宏估計這背後還有一些他不知道的彎彎繞繞。 

 但他也沒有在韋爾什面前多問,而是繼續向對方介紹410廠主要生產的幾款發動機,當然主要還是渦噴14。 

 發動機大修這個活,其實根本不比造個新發動機省多少事,更何況還是一種過去完全沒接觸過的新型號大,還要專門派人去出差,甚至額外開模製造一些需要更換的零配件,工作量必定相當巨。 

 然而甭管怎麼說這終究只是個維修生意,波斯人找來盛京而沒有去找留裡卡-土星,顯然並不是因為前者的技術更好而是成本問題,所以不可能要太高的價格,只能算是賺個辛苦錢。 

 但賣發動機可就不一樣了。 

 儘管航空製造業還不能做到像一些低端製造業一樣的流水線化,但規模效應總歸是存在的。 

 對於一臺已經定型的成熟航發來說,造100臺所耗費的成本和工時大概只有造50臺的1.5倍左右,可賣出去獲得的利潤卻是實打實的兩倍。 

 更何況這還是出口,波斯人雖然不比狗大戶,但支付的肯定也是硬通貨。 

 實在不行還可以拿石油換嘛。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華夏從1994年開始從石油淨出口國轉為淨進口國,隨後兩年中的進口量迅速擴大,已經隱隱有油荒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能搞來原油也算是大功一件。 

 總之不管怎麼樣,作為410廠的管理骨幹,以及精工計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鍾世宏絕對能從中獲益。 

 不過韋爾什在聊完大修tf30的事情之後也表現的興致寥寥,之前提出的對於渦噴14的興趣似乎只是為了來410廠確認一下他們的技術水平。 

 技術工人出身的鐘世宏自認為不太擅長推銷話術,所以在發現這一點之後,他沒有繼續糾纏下去,轉而開始不露聲色地提起殲8c和殲7f的優秀性能。 

 韋爾什表示自己在電視上看到過香洲航展上面殲8c的飛行表演,並且對其展現出的性能讚不絕口。 

 但還是完全沒表現出想買的意思。 

 這下徹底沒轍了。 

 …… 

 不過鍾世宏也沒有就這麼放棄。 

 晚餐之後,他找到了跟波斯代表團一起過來的航技集團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