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92章 首見殲10(上)

 簡單來說,過去的無人機並沒有認真考慮過少了飛行員之後可以帶來什麼優勢,基本只是按照小一號的有人機進行設計,執行一些大概率有去無回,但又並不複雜的高危任務而已。 

 但在進入80年代後半葉之後,無人機的定位開始發生變化。 

 工程師和軍隊逐漸發現,在無需考慮飛行員,以及相應的生命維持和輸入輸出等一系列相關係統之後,他們可以根據飛機的任務需求自由決定其體積大小。 

 尤其是對於偵察、巡邏等用途的飛機來說,其任務載荷本身就不大,在丟掉飛行員這個累贅之後只需要體積很小的飛機就能夠滿足要求。 

 相應地,飛機所需要的動力水平和燃油消耗量也大大降低,這又帶來了更低的使用成本、更長的續航時間和更強的場地適應性。 

 有些甚至無需專門鋪設的跑道就能夠起飛。 

 以專門用於偵察的“先鋒”無人偵察機為例,其機長和翼展都只有5米左右,起飛重量不足200kg,卻可以以100公里左右的速度飛行最多9個小時,這對於一架常規的有人偵察機而言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更美妙的是,這種飛機使用的只是一臺不到3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整架飛機幾乎不涉及任何專門的航空子系統,因此無需專業地勤人員維護,基本上能維護車輛的地方就能維護這種無人機,所以師旅一級的陸軍部隊就可以使用。 

 這意味著過去需要及其複雜的跨軍兵種協調流程,且大概率根本申請不到的航空偵察資源,如今被直接集成在了編制內部,幾乎隨叫隨有。 

 哪個指揮官不想要啊。 

 “在這方面,咱們國內確實基本還是空白。” 

 被常浩南打開思路之後,孫惠中頓時感覺眼前一片柳暗花明: 

 “我回去之後就跟所裡面彙報,正好現在今年各高校還沒畢業,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先組織一個無人機飛行控制研究室出來。” 

 後者笑得合不攏嘴,直接給自己又倒了一杯啤酒一飲而盡: 

 “現在新畢業的年輕人都厲害得很吶,比我們那時候是強出太多了!” 

 說話的時候他還不經意地瞟了餐桌對面一眼。 

 “呃……” 

 常浩南略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