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28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

 關於剛剛那道“送命題”,常浩南最終給出的回答是自己還沒想好。 

 不光是託辭,也確實是沒想好。 

 前世的津門有一條空中客車的飛機總裝線不假,但遠沒有形成產業集群這樣的規模,並沒有什麼借鑑意義。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航空工業也確實正在籌備一個新的大飛機總裝基地,不過那是為了服務華夏自己的型號c919,因此候選名單中自然全都是航空產業已經比較發達的城市如富閻、新鄭、盛京、蓉城這些,跟他之前定下的的原則相悖。 

 但是除了這些經常出差的城市之外,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又確實沒去過太多其它地方。 

 而毫不誇張地說,產業園的成功與否,甚至能直接影響到後續國產大飛機項目的發展速度—— 

 上級領導也是人,也是需要信心的。 

 如果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連一個主要業務是提供配套服務的航空產業基地都搞不起來,那麼當面對後續國產飛機更大的投資需求和更慢的成果轉化速度時,心裡難免是要打鼓的。 

 因此即便不考慮任何非技術方面的因素,這也是一個很難做出的決定。 

 更何況,國民經濟的發展,本來就是常浩南從一開始所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如果考慮一些私心的話,他倒是希望能把這個產業園放在非沿海地區。 

 畢竟從前世的發展情況而言,沿海省份,特別是東部沿海省份確實比較發達,就算多一個航空產業集群,也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可對於一些內陸地區來說,就屬於雪中送炭了。 

 不過事情也並沒有這麼簡單,貴飛和陝飛不算成功的經驗已經表明,把高端產業安排在偏遠地區只會降低吸引力,非但起不到拉動當地經濟的作用,反而還會把產業本身給搭進去。 

 其中的取捨,對於一個上輩子只幹到過項目負責人的普通工程師來說,不可能在電光火石之間確定下來。 

 大部分長期處於技術崗位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或者也可以說是缺點,就是善謀而不善斷。 

 常浩南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