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389章 三個月兩次專訪?

 <b></b>由於組織層面上的全國範圍抗洪搶險行動仍然在持續當中,按照流程確實還沒到出結算畫面的時候,所以常浩南今天也只能是跟兩位領導暫時勾兌一番。 

 至於後續具體能收穫多少,那就不僅是看個人的努力,還得考慮到歷史的進程了。 

 不過,丁高恆和曹剛純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的效率,確實相當驚人。 

 兩天之後,京航大學超算中心。 

 常浩南和其它幾個負責軟件總體設計以及模塊功能編寫的核心技術人員正聚集在一起,聽取孫惠中彙報新型高級教練機進行氣動設計優化的總體情況。 

 相比於之前金陵理工大學芮曉亭教授那個給遠程火箭炮做總體系統動力學分析的項目,貴航這邊做的畢竟是更復雜一些的飛機設計,儘管從計算量上來說未必有前者更高,但優勢在於他們基本上應用到了現階段給軟件設計的幾乎所有功能。 

 而且試用到的版本也更接近於即將面向用戶推出的“公開測試版”。 

 儘管在常浩南的管理和監督之下,這套東西在核心的數值計算方法和運行邏輯上肯定不會出什麼大問題,但作為一個軟件,一個面向用戶的商業軟件,要想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這些內核層面的因素最多隻能佔到一半。 

 另外一半則是人機交互、i/o設計和兼容性之類用戶體驗層面的內容。 

 這也是系統完全不能負責處理的部分。 

 常浩南項目組裡面的絕大多數成員都是偏向於計算機或者應用數學專業的開發者,對於工業軟件應用方面的痛點體驗不深,而常浩南則全程主導整個開發過程,對軟件的熟悉程度太高,以至於哪怕有問題也很可能體驗不出來。 

 這就像寫論文,作者本人哪怕檢查十遍之後交給另一個人,往往還是能找出新的筆誤來。 

 此時,孫惠中正站在一面黑板前面,介紹著整架飛機的設計流程,而常浩南則破天荒地坐在下面,打開小本本記著筆記。 

 剛開始講的時候,前者的語氣甚至因為興奮而有些顫抖。 

 畢竟能像這樣給大佬講課的機會並不是很多。 

 “我先來介紹一下該型號飛機的總體設計流程,以及關鍵技術指標……” 

 “相比殲7f飛機,在5845mm位置之後的結構總體保持不變,而對前面進行重新設計,採用目前最前沿的dsi進氣道和機頭可伸縮式邊條,可以保證在70°迎角範圍內的可操縱性……” 

 “進氣道設計點為:最大馬赫數ma=1.3;預壓縮鼓包當量壓縮半錐角為20°;高度11km並以此確定捕獲面積,在ma=0.7-1.1ma範圍內按發動機最大狀態時的流量確定喉道面積,喉道馬赫數控制在ma=0.5-0.7……” 

 “考慮到我本人的技術水平比較有限,加上這一型號畢竟還是由成熟的現役型號改進而來,所以我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主要還是使用了比較傳統的計算方法,比如在全機定常氣動力的計算上仍舊使用了改進面元法,不過在計算dsi進氣道的局部凸包型面曲線過程中,還是嘗試了使用軟件中提供的全新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方法對n-s方程進行數值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