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43章 火炬公司的第一筆大單

 在冰軸、洛軸和復軸三大集團的牽線搭橋之下,興澄特鋼和東北特鋼很快也派出代表來到京城,跟常浩南見了面。

 一番簡單的寒暄之後,常浩南開門見山地進入了正題:

 “二位,我們火炬公司開發出了一套化學熱處理工藝的設計方法,但冶金畢竟是個重資產項目,投入大回報週期長,而且我司預期的經營範圍中也不包括這一行業,所以我希望能把這一方法轉讓出去,解決我們目前最急需的高端軸承鋼材料問題。”

 之所以說是“方法”,是因為這項研究目前還處在相當初級的階段,除了常浩南自己之外,就只有幾個從科學院計算所那邊挖過來的研究員在負責,以至於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軟件。

 這段話說完之後,對方兩個人的表情和眼神讓常浩南覺得,如果不是有三個軸承集團做中間人,加上各種官方的名頭背書,自己恐怕要被當成一個江湖騙子。

 “常總,這……”

 來自興澄特鋼的總工藝師方滿昌猶豫著開了口,但槽點實在太多竟然一時間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問起。

 冶金這件事,說起來有點像某些奇幻作品裡面的草藥學或者鍊金術,至少在90年代末的時候還是如此。

 儘管人們粗淺地掌握一些諸如合金成分中各個元素的作用,以及各類材料處理工藝對性能產生的影響等知識,但總的來說,新配方的開發仍然高度依賴經驗、運氣以及鍊金術士,也就是冶金工程師的手藝——

 在原子吸收光譜儀和火焰原子化器誕生之後,材料的具體成分已經完全不存在保密的可能,只要能拿到樣品,隨便找個本科生花上幾天甚至幾個小時的功夫就能分析出來。

 然而,即便拿著完全相同的元素配方,不同的工藝流程也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材料性能。

 光是常浩南所說的化學熱處理領域,常用的手段就可以從大面上分成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氮碳共滲、複合擴滲、細化表面擴滲……

 如果根據爐內滲劑的狀態或者離子產生途徑,則還有其他的分類方式。

 而每一種技術裡面還包括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個工藝參數,從而衍生出幾乎無限種可能性。

 這才是各個技術領先國家或者企業的不傳之秘。

 比如,任何人,只要隨便找一本工藝手冊就能查到,m50鋼的國標牌號為8cr4mo4v,而m50nil鋼的國標牌號則為g13cr4mo4ni4v,但這並不意味著誰都能把後者給冶煉出來。

 或者說,不能完全達標地冶煉出來。

 在m50nil鋼被瑞典skf公司首先開發出來之後,很多有能力的同行也都迅速跟進了相關研究,而不同國家產出的鋼雖然最終都可以說是m50nil,但在具體性能上仍然存在區別。

 像德、日、美、蘇(俄)等國生產的鋼材,儘管跟瑞典原廠貨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總的來說屬於各有所長,或者至少差距不大,在使用上完全可以相互代替。

 而技術比較薄弱的國家生產出的m50nil鋼,則跟原廠貨在某一個或多個方面差距巨大,甚至部分性能比經過處理之前的m50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