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62章 高性能氣膜冷卻,突破渦輪前溫度

 第462章 高性能氣膜冷卻,突破渦輪前溫度 

 在參加完國產殲11的首機下線儀式之後,作為渦扇10項目的總設計師,常浩南既然到了盛京,那肯定要去606所和410廠看看。 

 畢竟,來都來了。 

 對於華夏的航空工業來講,渦扇10幾乎是一款“零基礎”發動機,之前在研發渦噴14過程中開發出來的一些技術雖然能用上,但不多。 

 至於更古老的型號,那就完全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了。 

 在渦噴14之前,華夏甚至都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航空發動機研發體系。 

 所以為了提高效率,常浩南在這個項目上破天荒地採用了設計和生產兩條線完全並行的操作,代價就是風險和工作量的提升。 

 “常總。” 

 常浩南來盛京本來就屬於臨時起意,下飛機之後也只在112廠露過一面,所以他到606所之後,除了一直在盛京牽頭負責組織工作的總工程師海誼德之外,其它人甚至都沒有什麼準備。 

 “常總怎麼來之前也不跟我們說一聲,我們好歹拾掇一下……” 

 跟在海誼德後面的一名工程師摸了摸鬍子拉碴,顯然已經好多天沒怎麼打理過的鬢角,又掃了一眼幾乎被各種資料和圖表鋪滿的設計研究室,臉上露出有些尷尬的表情。 

 雖然如今發動機的設計工作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數字化,但這個房間其實是他們幾個研發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的地方。 

 航發畢竟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真像捏橡皮泥一樣把幾個部分弄到一塊就完事了,渦噴14最開始時候那個失敗的壓氣機設計已經證明了這種玩法絕對行不通,所以即便還處在項目初期,大家仍然需要經常在總體設計組的牽頭下互通有無,以免某個子系統的研發方向過於跑偏。 

 而這個過程中往往還是紙質材料更加方便一些,畢竟這年頭可沒有那些在線工作軟件。 

 “這就見外了不是。” 

 常浩南隨手把一張蓋住了兩張椅子的巨大圖紙放到一邊,然後坐在其中一張上面: 

 “我雖然人不是一直在盛京,但咱們既然是同一個研發團隊,那就是一家人,不要搞得像是歡迎領導一樣。” 

 由於航空發動機的設計工作涉及到大量複雜的數值計算部分,而目前全國超算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就是京城,加上未來計劃中的壓氣機研究中心也在京航大學裡面,所以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研發人員是跟著常浩南常駐京城的。 

 而且他也是一線設計人員出身,對於項目進行過程中,尤其是起步和攻關的關鍵階段大家是個什麼精神狀態深有體會。 

 辦公室亂,就讓它亂著,一旦整理好,反而總會有些東西找不著。 

 作為總設計師,他在整個項目裡已經幾乎無處不在,沒必要像某些領導一樣靠沒事瞎折騰來彰顯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