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

 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 

 就在常浩南這邊緊鑼密鼓地對渦扇9A進行技術測試的同時,航空工業系統內的其它單位自然也沒有閒著。 

 尤其是冰城飛機工業集團。 

 由於直升機最核心的動力和傳動機構在之前就已經完成了改進,因此直9突擊運輸型的開發要比一開始的預期順利很多。 

 兩地奔波親自“督戰”的劉洪波在一開始跟常浩南確定了流場-聲場的噪聲計算方式之後,整個人在這個方面似乎開了竅,很快開始獨當一面。 

 只用了三個月不到的功夫,之前那架完工了大概六成的半成品就被整修一新,成為了直9wy(武裝-運輸)的第一架原型機。 

 唯一的問題,在於試飛。 

 原本,華夏的直升機試飛流程是比較混亂的。 

 由於固定翼和直升機在工程原理以及研發方式上的巨大不同,因此一般來說,試飛基地在直升機試飛過程中承擔的任務比例相對較低。 

 大多數試飛工作會在生產商當地完成。 

 甚至各家主機廠的具體科目都不完全一樣。 

 幾乎全城都能看見。 

 總之一般情況下,直升機都是在試飛的中後段,才會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一些極端氣候,完成高寒/高原/鹽霧等特殊環境的測試。 

 他們選擇包一架安124的時候,就考慮過這種亮相方式必定非常吸引眼球。 

 從華夏這邊運回去的貨,就當是給機組的航時補貼了。 

 隨著常浩南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航空工業項目的研發之中,業內對於“工作效率”這件事的認知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議論並嘲笑其它小飛機.jpg 

 因此在把原型機從貨倉裡卸下來的過程中,就已經被好奇的同事們以及爬牆黨給強勢圍觀了一遍。 

 如果飛行員的熟練度較低,一旦發生一些突發情況就很難救場。 

 首飛是在第二天上午進行的。 

 尤其跟停在跑道附近的幾架運5、波音737、運7、新舟60以及殲轟7A原型機一比,更是尤其明顯。 

 不過直9wy的情況比較特殊。 

 別的不說,劉洪波主持設計的低噪音螺旋槳,是跟前機身,以及短翼外形進行過聲場耦合計算的,單抄個槳葉過去,甚至還有可能起到反效果…… 

 但現在,這隻能算在已有成熟設計基礎上進行小修小補,大家的潛意識裡會覺得,兩三年功夫怎麼也應該搞出來了。 

 儘管常浩南掀起的國軍標重構風潮對於直升機行業的影響尚小,但哪怕沒有相關標準,在零下30c的極寒氣候下首飛也明顯是在航空安全規定的棺材板上跳舞。 

 而且,直升機在低溫下呈現出的操作反饋也跟正常情況大相徑庭。 

 原型是法國人幾乎賣到全世界的海豚,在歐洲花個幾百上千法郎就能近距離接觸。 

 這個溫度,對於發動機,尤其是渦軸發動機的機械參數、燃滑油輸送的穩定性,乃至飛行員本身來說都是一個考驗—— 

 但要說把首飛推遲到四五月份,冰城工業集團顯然也不可能甘心。 

 …… 

 最後冰城工業集團一不做二不休,從伏爾加-第聶伯公司包了一架安124,把拆掉主旋翼的原型機、所有需要測試的相關輔助設備,以及參與試飛任務的人員一起包圓拉到了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