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

 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 

 在順利完成工作交接之後,常浩南便直接帶著測試數據飛回了盛京。 

 接下來,就是對渦扇10壓氣機結構的設計和優化工作了。 

 他所開發出的葉片分離流主動控制技術,在9A-02號原型機的最後三級高壓壓氣機上表現甚至比預期水平還要高大約8-10%。 

 單從研究角度來看,當然是一件好事。 

 在對渦扇9A進行改進時,按照一般工程經驗,常浩南在數值計算的基礎上留出了大約15%的餘量。 

 但事實證明,留的太多了。 

 經過升級之後,新版本的torCh multiphysics對於一般葉輪機械的模擬精度更上了一層樓。 

 不過,具體到渦扇10項目的話,這意味著之前的一些計算都需要進行修正—— 

 由於殲10和殲11的進氣道都標定在了一個升壓能力較高的水平上,因此渦扇10的總升壓比不能太高。 

 常浩南之前定下來的設計點是25-25.5。 

 所以,需要把壓氣機葉片設計,尤其是主動分離控制設計調整的更保守一些。 

 都是從一開始就跟著常浩南做過項目的,自然也很快有人認出了常浩南。 

 好在這項工作雖然麻煩,但是不算困難,在如今人手和算力資源都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應該花不了太長時間。 

 約莫十幾個穿著西裝的人正在旁邊排隊,顯然是在等候上車。 

 哪怕全世界的航發研製史上,這也幾乎屬於獨一份的困擾了。 

 車子穩穩停在主樓前面的廣場上。 

 同樣停在這裡的,還有一輛“沈飛牌”客車。 

 就在常浩南好奇的功夫,他發現人群裡面竟然有不少熟人。 

 這個數值可以在兩個型號的飛機之間,以及低速和高速性能之間取得一個相對不錯的平衡。 

 還是那輛捷達王,把常浩南從桃仙機場接到了606所。 

 “常總好!” 

 研究所裡面,除非正式場合,或者有領導下來視察,否則很少有人會穿成這麼正式。 

 都是之前搞渦噴14時候認識的。 

 這倒是不太多見的場面。 

 一時間,打招呼和問好的聲音此起彼伏。 

 畢竟西裝皮鞋這種打扮,實在是不舒服。 

 而且,都沒有加入渦扇10項目,而是繼續搞了航改燃。 

 “常總!” 

 畢竟,絕大多數情況下,研究人員面對的問題,都是升壓比不夠高…… 

 大概是航改燃機那邊有什麼重要活動了。 

 但如果高出10%,那麼壓氣機的實際升壓比將達到28的水平,將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兩種飛機的超音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