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43章 打破封鎖,還是要用技術說話

 研討會結束之後,常浩南特地留下了顏永年。 

 “常總。” 

 被單獨叫住的後者頓時有一種夢迴四十年前,上學時候被老師點起來回答問題,自己卻又完全不會時候的感覺。 

 因此表現的有些坐立不安。 

 好在常浩南並不是真的老師,也沒準備進行“隨堂測驗”。 

 而是在其他人都離開之後,直接開門見山: 

 “顏教授,你對於機械工業系統的情況瞭解比較多,之前又參與過老鍛壓機項目的製造技術調研,能不能預估一下,把咱們這臺模鍛壓機生產出來,需要涉及到國內哪些企業和研究機構?” 

 顏永年一聽不是要問自己剛剛會上講的東西,頓時鬆了口氣,幾乎不假思索地點頭道: 

 “這個沒問題。” 

 “雖然那現在跟當年調研的時候比,很多情況都已經不一樣了,但是在青華大學的這些年,我也一直在關注當年被列為重點的一些單位,太高了不敢說,至少八九成的準確度,還是能保證的。” 

 常浩南不由得在內心中給老一輩科學家點了個贊。 

 論能力、論成績,他們受制於當年的條件,或許不是特別耀眼,但身上的精氣神絕對沒得說。 

 在項目組解散、自己也被排擠離開核心崗位的情況下,還能一直堅持著當年的理想,並且著手做了不少實事。 

 不容易。 

 稍稍平復了一下興奮的心情之後,常浩南當即問道: 

 “你知道,馬上,下個月,這一輪機構調整就要部署下去了,科工委這邊沒辦法把整個機械工業部給復刻過來,只能抓大放小。” 

 “所以我現在需要把這些單位整理成一份清單,大概多長時間能完成?” 

 聽到這個問題,顏永年整個人蹭地就坐直了: 

 “不用時間,我這些年的調研結果,還有相關資料,全都放在家裡,您需要的話,我可以馬上回去給您拿!” 

 此時此刻,他心中的最後一絲顧慮也已經消失了。 

 科工委既然已經準備到了這個份上,顯然是真的準備把機械工業部的部分職權給繼承下來。 

 雖然勢必會遭到削弱,但只要火種能留下,就總有重新燎原的希望。 

 常浩南此時也是大喜過望。 

 什麼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他本來還以為這個事情需要花上十天半個月的。 

 結果人家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那好。” 

 常浩南當即拿出手機,把正在下面休息室待命的朱雅丹給叫了上來,然後對顏永年說到: 

 “你坐我的車,快去快回,最好下班之前能取回來。” 

 …… 

 在這個沒有監控錄像的年代,朱雅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技術。 

 僅僅一個半小時之後,顏永年便帶著一個頗有些時代烙印的牛皮公文包回到了辦公室。 

 “都在這裡了,常總,您看一下。” 

 常浩南雙手鄭重接過公文包,從裡面翻出了幾摞厚厚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