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09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

 丁高恆這個有些突如其來的提議,讓常浩南腦子一時間有點懵。

 如果單從這一件事情上說的話,以科技委(現在已經改組成科技部了)和火炬集團的身份來出面組織一個認證體系,確實是相對比較穩妥的辦法。

 雖然如今幾乎每個機械製造行業的從業人士都對火炬集團跟裝備工業司,或者說和國防科工委之間的關係心知肚明,但至少在行政體系上,二者之間完全獨立。

 這樣既可以保證科工委能對質量檢測和品牌認證情況有必要的控制力,又可以讓這套系統的軍工色彩相對淡一些,減少進入國際市場之後給海外客戶帶來的顧慮。

 不過,對於常浩南本人,或者說火炬集團來說,這反倒可以算個負擔。

 一方面,至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他的主要精力,肯定還是要放在科學研究和項目開發上面。

 最開始建立火炬集團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給需要長期維護的torch multiphysics軟件提供一個良好的運營環境而已。

 後來的業務範圍雖然逐漸擴大,但仍然保持著相對輕量化的運營模式。

 整個集團,包括火炬-c.b.法拉利合資公司在內,業務部門的比重都能佔到85%以上。

 屬於非常誇張的比例了。

 而如果接下這個大活,那勢必要組織起足夠大量級的獨立質量檢測隊伍。

 否則,如果在質檢方面依賴第三方,那就很難保障權威性和獨立性。

 但這又跟火炬集團的發展理念並不相符。

 而另一方面,經歷過未來的常浩南非常清楚,這種以企業為主組建起來的所謂“民間協會”,由於缺乏嚴謹的組織架構和有效監督,其內部往往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變得一團亂糟。

 最後搞不好,非但起不到規範企業產品質量的目的,還要適得其反。

 “丁主任,要我說,沒必要這樣遮遮掩掩的。”

 思索片刻之後,常浩南開口道:

 “我們的目的,只是要避開這個認證體系的涉軍屬性而已,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說明白,就是以華夏科學院,或者是國家科技部作為認證主體,藉助國家背書的行政力量,推動產品質量的規範和提升。”

 “既然咱們的裝備工業司已經站穩了腳跟,我想,也不必過於擔心所謂行政干預的風言風語,幹就是了。”

 實際上,他的這個思路,在原來的時間線上,也進行過嘗試。

 就是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所產生的國家免檢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