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722章 俯衝轟炸

 第722章 俯衝轟炸 

 常浩南的預測很快就成為了現實。 

 實際上,早在盟軍行動開始之後不久,巴方便分批次派出偽裝成平民的武裝人員,進入控制線附近的交界地帶構築防禦陣地和哨所。 

 按照他們的計劃,這本來應該是一次力圖趁著所有域外大國注意力都被匯聚在巴爾幹半島時,以最快速度達成既定事實的突襲行動。 

 正如北方大國在1962年所做的那樣。 

 但是,盟軍行動開始的突然性實在太強。 

 因此巴軍在3月25日時並沒有做好準備,只能硬著頭皮開始任務。 

 而盟軍行動的結束,突然性則更強。 

 沒有人能想到巴爾幹危機會以那樣離譜的方式結束。 

 換句話說就是。 

 巴方的整個計劃,完全崩了。 

 這讓本來佔據著大約一千米高度優勢的巴方地面部隊反而炮戰中吃虧,甚至連前些天打出來的優勢戰損比都在逐漸減少。 

 處於相對制高點上的巴方觀察哨其實早就觀察到了對方火力發射的位置,只是苦於沒有反制手段才保持了沉默。 

 很快阿斯拉姆看到了前方右側山坡上一處標誌性的C型石陣,這是航線規劃中最重要的地標之一。 

 一來,他們為這個計劃已經策劃了半年有餘,。 

 而巴方武裝的形勢則急轉直下。 

 不過很快,回過神來的印軍逐漸開始動用包括坦克和火炮在內的重裝備進行還擊。 

 阿斯拉姆每隔幾秒鐘就會向飛在前面大約2.5公里的僚機通報前面的地形情況、 

 他們原本以為,計劃的最大難題應該是在完成跑馬圈地之後,應對域外大國的干涉,因此才選了這麼個時間點。 

 錫亞琴冰川,西麓,薩爾託洛山。 

 所以,攻擊航線只能是沿著冰川之間的谷底,繞過山脊,從反方向進行投彈。 

 在這片地球上環境最複雜的山區中,衛星定位系統的信號穩定性和精度都很不盡如人意,因此還是需要像上尉這樣的精銳飛行員發揮一些基本功。 

 無線電中傳來了僚機清晰的回答。 

 因此,衝突的升級,已經無可避免。 

 哪怕最終要撤,也得乾點什麼再撤。 

 跟正常的雙機編隊相比,這兩架飛機的間距相當遠,甚至在進行一些大角度的轉彎時,前機還會短暫脫離後機的視野。 

 而今天,他們的反制馬上就要來了。 

 而另外一個不太尋常的地方在於。 

 兩架來自第16“黑豹”中隊的強5iii正在兩條山脊之間的溝壑中高速向北穿行,每一架的機翼和機身下方都掛著總共6枚mk82航彈。 

 但實際上,計劃幾乎在第一步就卡住了。 

 在被發現之後演變成了一次對峙。 

 “黑豹二號收到,正在爬升,投彈保險已經打開。” 

 …… 

 因為巴方大大高估了自己陸軍的戰鬥力。 

 所以肯定不能就這麼灰溜溜地滾蛋。 

 “黑豹二號,現在減速,爬升到450米,在下一個山口處向左轉向180°,然後進入攻擊航線。” 

 清晨。 

 按說到這個時候,就應該考慮如何體面收場了。 

 這裡的450米,顯然是無線電高度儀顯示的離地高度,而非絕對海拔。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麻煩,空軍參謀部制定了一個使用強擊機對敵方火炮陣地進行打擊的計劃。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上面兩件事情並不重要。 

 他在無線電中對前面時隱時現的僚機下達指令。 

 二來,剛提刀上洛的新領導人也需要一些勝利,至少是宣傳上的勝利來給自己增加威望。 

 由於對方的陣地部署在一個反斜面上,因此直接向東翻越山脊轟炸的成功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且不遠處的錫亞琴冰川后面就是華夏,萬一炸彈甩過了界,麻煩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