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726章 41的大勝

 第726章 4:1的大勝 

 由於缺少一個能夠總覽全局的單位,因此印軍方面花費了足足一分半的時間,才通過混亂的無線電大概弄明白了目前的情況—— 

 己方,總共有8架米格29A和8架幻影2000h,分成4個編隊,大體上呈扇面向西飛行。 

 而對方則總共起飛了4架f16,以及16架疑似最新款改進型殲7的不明型號飛機,分成三個編隊,呈現兩面包夾之勢。 

 當然,還有位於側面,看起來似乎沒有加入戰局的意思,但卻仍然能給到一些壓力的2架或4架不明型號華夏戰機。 

 反觀巴方,雖然同樣不可能跟華夏的軍區指揮層進行實時聯動,但在起飛之前就預先獲知了對手的數量、編隊方式以及大致航向,這已經是非常巨大的優勢了。 

 實際上,如果從馬後炮的角度來看,在雙方一起亮雷達的那個瞬間,印軍雖然算不上優勢,但打還是有得打。 

 4架沒有超視距作戰能力的f16可以忽略,那麼剩下的無非是一場16對16的中距彈亂射。 

 在這種中高空、乾淨背景的作戰環境下,米格29A的雷達畢竟功率夠大,倒也不至於吃什麼虧。 

 甚至考慮到r27相比霹靂11的射程優勢,還有可能佔些便宜。 

 而此時的第7中隊剛剛完成一輪勢均力敵的對射,還不清楚另外一邊的情況。 

 浪費時間還是次要的,關鍵是這樣的轉彎會拉近跟對方的距離。 

 因為後手發射導彈的一方如果不進行機動規避,那麼必然會更早被擊落,而它們打出去的彈藥也將失去目標,完全無法造成威脅。 

 這和主動雷達彈對射的邏輯完全不同。 

 只有兩架飛機以低打高的形式勉強發射出兩枚r27,但高處數量更多的對手幾乎在同時就還以顏色。 

 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雙方很快就會進入10公里以內的視距內交戰。 

 所以跑還是能跑。 

 半主動雷達彈的整個飛行過程都需要載機維持雷達跟蹤,因此一旦失去先手,對於局勢的影響就是致命的。 

 因此,當印軍兩個中隊完成溝通之後,從西南方向殺來的第5中隊八架殲7f,已經對著衝在最前的黑箭手中隊打出了一輪中距彈。 

 萬幸的是,兩邊的16架飛機此時都已經打光了中距彈,並且還沒有進入難以脫離的視距內格鬥。 

 然而,由於混亂的前線指揮和糟糕的態勢感知能力,他們錯過了最為黃金的90秒應對時間。 

 那時候既沒有高度也沒有速度的米格29機隊恐怕很難應付這些對手。 

 只不過這個時候,那幾架華夏空軍戰鬥機的作用就顯現了出來。 

 極限距離上發射的一輪中距彈不出所料地全部錯失目標,但是這一輪規避導致黑箭手中隊在能量和位置兩個層面同時陷入劣勢,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反擊。 

 直到幾分鐘後,電臺裡傳來黑箭手中隊長驚魂未定的聲音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被隊友給賣了…… 

 於是,首當其衝的8架米格29只好各自分散轉向進入規避。 

 普拉揚上校也想過要救一手隊友,但他的中隊又被面前的8架飛機給一對一盯住,一時間完全騰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