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

 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 

 常浩南最終決定把尋找跟土耳其談判籌碼的事情先放到一邊。 

 畢竟,如今光是火炬集團一邊,攤子就已經鋪到了歐亞兩大洲至少十幾個國家,直接相關的專利授權也好、合作項目也好,加起來足有大幾十項,如果再考慮存在間接聯繫的,那就更是沒數了,靠他一個人在這裡幹想,效率肯定很低。 

 不如回去之後讓宋景明去去檔案室系統性地清查一下。 

 如果真能找到,那談判的時候可以直接用。 

 而如果沒有的話,就需要考慮一下,看能不能玩一手虛空造牌。 

 畢竟,現在的華夏相比上一世,本身的國力更強不說,跟歐盟之間的關係也更加密切。 

 在90年代末這會,土耳其面對歐盟總體上還是一個舔狗的心態。 

 因此後面這點很重要。 

 丁高恆自然不知道常浩南已經在考慮幾個月之後的事情,只是把外套脫掉掛到衣架上,然後坐回辦公椅上繼續道: 

 “航空母艦,不光是一條大船,要想發揮戰鬥力,核心還是艦載機。” 

 “咱們的海軍發展速度比較慢,哪怕是艦載直升機,使用經驗都很薄弱,甚至不是所有驅逐艦支隊都有操作能力,更別說固定翼艦載機了,使用、維護、調度,都是全新的課題。” 

 “成熟,當然成熟!” 

 在這個過程中摔掉的艦載機和損失的飛行員可謂是不計其數。 

 “至於戰鬥力,蘇33不過是個80年代末技術水平的標準三代機,機載設備跟我們之前進口的蘇27sk區別不大,俄國人自己的庫茲涅佐夫號一年到頭出不了幾天港,根本沒動力按照蘇27sm的標準去做升級,所以怎麼也不可能跟大改過之後的殲11B相比。” 

 在這方面,哪怕是美國這樣從二戰前就開始操作航空母艦的國家,在進入噴氣時代之後,也是迭代了從中途島到尼米茲五個級別航母,以及從f9f到f18四代艦載機之後,才形成了相對穩定和成熟的設計和使用規範。 

 而華夏海軍,既沒有資源,也沒有時間可以這麼浪費。 

 “小常,你覺得,以我們現在的情況,單獨搞艦載機,條件是否成熟?” 

 說到這裡,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直起上半身看向沙發上的常浩南: 

 常浩南對於造船和海軍瞭解有限,但要是說起艦載機,那他可就不困了: 

 “但是艦載機相比陸基飛機,總還是存在一些區別,而且更主要的是,由於我軍過去從來沒接觸過艦載機,所以用戶方面對於具體有什麼區別並不是很清楚,這樣在進度方面……” 

 “所以,目前上面的意思是做兩手準備,如果國產型號能趕上航空母艦本身的改造進度,那就上國產型號,如果不能,那也可以考慮先進口一批,讓部隊把相關科目練起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