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

 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 

 聽過常浩南的發言之後,從員工代表,到與會領導,臉上幾乎都閃過了意料之外的神色。 

 只不過,兩撥人意料之外的點不太一樣。 

 領導,以及兄弟單位嘉賓的想法,主要是覺得這幫傢伙膽子不小。 

 實際上,上級已經考慮到了航空動力集團作為一個全新組建的企業,大部分領導班子成員也都缺乏大型組織管理經驗,並沒有在“九五”計劃的框架內設定硬性的發展目標—— 

 哪怕集團下屬的大部分廠所都是過去就存在的,但組織架構變動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個非常麻煩的活,不可能說集團今天掛了牌,明天就能按照跟過去相同的效率運轉起來。 

 而且,目前集團下屬的絕大多數力量也都被集中在渦扇10這個項目裡脫不開身。 

 因此,這三個型號的發展方向其實屬於集團內部決定。 

 換句話說是自己給自己上的強度。 

 就連丁高恆此前都不知道。 

 雖然常浩南在發言中並沒有保證任何時間表,甚至沒有提到具體的型號名稱,但既然在這種正式場合說出來了,那就相當於是劃下了道道。 

 渦軸/渦槳發動機,基本只有株洲有過相關經驗,因此那個1600kw渦軸發動機,最後大概率會落到他們手裡。 

 更主要的是這些年大下崗,很多原本的雙職工家庭現在只剩下一個頂樑柱,在物質上也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這還是在集團內部存在財政轉移的情況下。 

 這麼大的落差,不光是心理上很難接受。 

 你說鐵飯碗? 

 1999年這會,大下崗的陰影可是還籠罩在腦袋頂上呢。 

 而且還是佔到收入一半以上的補貼。 

 總公司改制之後,集團原則上需要自負盈虧。 

 雖然集團的架子是新搭建起來的,底子和資源都不太夠,但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尤其以後有領導來視察的時候,如果問起來你們之前說的那三個型號發展狀況如何,你要是答曰完全沒動作,那就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五大總公司如今都已經改制完成,只有航空系統的情況最為特殊。 

 相當於少了一份補貼。 

 新誕生的兩個集團雖然在架構上算是對等的一分為二,但只要是長期在總公司年代工作過的老職工都會清楚,航發體系的單位在投入、營收能力和待遇方面都遠低於主機單位,除了最近兩年的606所和黎明廠情況稍好,其餘的基本也就是個溫飽水平。 

 現在航發系統獨立出來,對領導們來說自然是個提高個人地位、擴大施展舞臺的好機會。 

 人心一旦開始浮動,再想要壓下去,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