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768章 空軍才是重頭戲(4K)

 與此同時,羊城,逸仙大學出版社的一間會議室裡。

 幾名年輕人正一臉熱切地盯著電視屏幕。

 在他們前面的會議桌上,還擺放著不少啤酒和小吃。

 “這……裝備方隊一上來就是重頭戲?”

 一名穿著半袖襯衫的年輕男子端著啤酒罐,但手上的動作卻靜止在了半空中。

 能在休息日集中到單位看閱兵的,顯然都是鐵桿軍迷。

 但眼前這個型號的坦克,他們卻都不認識。

 於是,只好把目光投向席博洋這個從大學時期就給各大雜誌社投稿的老資歷。

 但這一次,就連後者的眼神中都閃過了一絲猶豫:

 “好像……是之前傳出來過一些風聲的98式?”

 這個年代,由於解放軍的開放程度還比較低,因此很多東西,甚至包括裝備名稱都是以訛傳訛。

 包括99式坦克,由於首次被觀察到樣車是在1998年,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誤傳為98式。

 “但是……好像也不太像……”

 席博洋搖了搖頭,然後問道:

 “錄像機應該開了吧?”

 另一名年紀稍大的人點了點頭:

 “當然開了,我還準備轉錄一份回家收藏起來。”

 “我昨天還跟網上認識的京城朋友聊過,他說前幾次演習彩排的時候,車輛方隊都會從他們家樓下經過,沒發現太多新東西。”

 最先開口的那個人語氣憤憤不平:

 “這tm叫沒有太多新東西?”

 如果不是旁邊有人拉著,他幾乎要起身衝到電視屏幕跟前去。

 不過,席博洋倒是表現的穩重很多:

 “第一個坦克方隊是88B、第二個是88C,到第三個方隊看見新坦克,我估計整個地面裝備的情況都差不多,連咱們都感覺新鮮的裝備,恐怕確實不會太多……”

 很快,他的預測就得到了驗證——

 緊跟著三個坦克方隊之後,86式步兵戰車、89式裝甲運輸車、92式步兵戰車、紅旗7防空導彈……

 對於絕大多數受邀觀禮的嘉賓,乃至全國上下正在電視機前面觀看閱兵式直播的吃瓜群眾來說,這些東西過去很少能在電視上看到,自然是新鮮感十足。

 但對於長期關注軍事的人來說,就顯得有些普通了。

 “博洋說的還真沒錯。”

 會議室裡面的氣氛也已經平靜下去不少:

 “除了坦克以外,明明都是些老裝備嘛……大多數都還是8開頭的呢……”

 閱兵現場,周瑞夫在看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也給出了差不多的判斷。

 “我想,從今天華夏軍隊展示的地面裝備來看,他們目前最新銳的武器,應該就是大約十年前啟動研發的那一批,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

 他對旁邊正在給相機更換膠捲的白禮德說道。

 華夏在80年代前中期引進了一系列西方技術,但由於80年代末期雙方之間的關係破裂,相當一部分型號都沒來得及定型,被迫從技術引進變成了仿製。

 而在周瑞夫看來,如今已經過了差不多十年,華夏人也差不多該把當年那些技術研究明白了。

 “目前看下來,唯一的例外,應該是剛剛你說的那個新型號坦克,或許裡面有一些俄國人的技術?”

 對於在冷戰中度過了大半個職業生涯的周瑞夫而言,只要說起坦克,很難不讓人想到蘇聯人。

 更何況華夏的軍事工業本就跟他們息息相關。

 “我不好說,除非能看到內部的樣式,否則一切都只能是猜測。”

 白禮德搖了搖頭:

 “但不管怎麼樣,至少從外觀上,已經看不出太多模仿的痕跡了。”

 稍作停頓之後,他又繼續道:

 “至於剩下的型號,我同意你的意見。”

 “最前面那些坦克的主炮是引進英國的L7、抽菸器的位置非常明顯,剛剛過去的那些高炮,明顯是瑞士人的厄利空gdf003,還有短程防空導彈,應該就是法國人的響尾蛇,只不過華夏人它裝到了拖車底盤上面,法國原裝的地盤是用電的,據說充一次電連100公里都開不到……”

 作為過去長期駐紮在歐洲的技術參贊,白禮德對這些裝備幾乎如數家珍。

 “雖然他們應該已經能夠自己生產,但總歸還是我們熟悉的那些型號。”

 在軍事對抗中,熟悉對手的裝備意味著能夠佔據巨大的先機。

 更何況,在兩名美國軍官看來,眼前這些東西也並不算先進。

 “看,後面應該是他們的海軍裝備。”

 白禮德指了指遠處正在開過來的幾列卡車。

 軍艦自然不可能開到地上來,因此海軍只能以“卡車拉著導彈”的形式參與閱兵。

 “海軍裝備……”

 周瑞夫略顯輕蔑地笑了一聲。

 實在不是他吹著嘮,說起海軍,哪怕在冷戰巔峰的80年代初,美國海軍也從來沒怕過誰。

 他們要擔心的從來不是能不能打贏某一個對手,而是能不能打贏全世界所有其它國家。

 旁邊的白禮德雖然表現的不是很明顯,但想法顯然也差不多。

 不過,他倆的笑容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在紅旗61和海紅旗7兩型艦空導彈,以及鷹擊8A和鷹擊6兩型反艦導彈之後,緊接著出場的是空軍防空部隊方陣。

 方陣最前面兩排,是8發紅旗2乙A地空導彈。

 這倒是沒什麼,s75的終極改進型,放在90年代末的眼光看,除了戰鬥部夠大,以及動力段夠長以外,基本已經找不出其它優點了。

 但跟在它們後面的,卻是一種更加古老的武器。

 8門59式100mm高炮。

 “?”

 看到這個東西的時候,周瑞夫的表情瞬間就凝固住了。

 在盟軍行動一團亂糟地結束之後,美軍很快便開始調查4月17日夜到4月18日凌晨的十幾個小時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堪薩斯州精神號被擊落的時候,畢竟是有目擊者在附近的。

 實際上也根本不用調查什麼。

 南軍那邊保存著完整的開火記錄。

 仗打完了,自然要宣傳一下戰爭英雄。

 所以只要買幾份報紙就能找到結果——

 幾門kc19高炮在B2的必經之路上打出了一輪覆蓋彈幕。

 這也跟那架eA6B機組成員目擊到的情況一致。

 而眼前的59式高炮,就是這一型號的華夏仿製版。

 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雖然人人都知道,現代戰機被大口徑高炮打下來屬於極小概率事件,對方為了設置這個埋伏,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但不管怎麼樣,被s125和kc19兩種老爺兵器先後打下來兩架最先進的隱身飛機是無法反駁的事實——

 殘骸都在人家手裡呢。

 很影響士氣的。

 毫不誇張地說,整個美國空軍都快對這個東西ptsd了。

 如今華夏把類似的型號搬出來閱兵,顯然也是參照了盟軍行動中的戰例。

 而很明顯,美軍吃癟,是全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

 那些宣傳報道如今早已經滿天都是。

 尤其華夏這邊,還專門拿好幾期新聞節目介紹了這次事件。

 所以,當這幾門高炮通過面前的時候,周圍突如其來地就響起了一陣掌聲。

 甚至有幾個國家的武官還一邊鼓掌一邊轉過頭,意味深長地看向了兩個美國人。

 周瑞夫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感覺拳頭都硬了。

 氣抖冷.jpg

 “良新同志。”

 張老將軍轉過頭,看向站在第二排的李良新,之前一直保持嚴肅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容:

 “你這個安排確實不錯。”

 他說著指了指前面已經陸續走遠的8門高炮:

 “看上去,國內外觀眾的反響都很熱烈嘛。”

 作為軍隊主要領導,閱兵抽調的部隊序列,張老當然是知道的。

 實際上,在今年3月份最初選定參閱單位的時候,眼前這個方隊,還是“中遠程防空導彈方隊”。

 但4月份就發生了巴爾幹危機,被動反隱身雷達和大口徑高炮的組合一戰成名。

 前者的存在暫時還不能解密,畢竟一旦洩露,很可能被人聯想到華夏與擊落那架B2之間有關,自然不可能到閱兵式上面顯擺。

 但高炮沒問題啊。

 91年之後,意識到老式防空導彈不靠譜的華夏軍隊早就把59式高炮給重新拖出來,組建了幾支混成防空旅。

 現在讓高炮和導彈在一起參閱,也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