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色鸞鳥 作品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地革而四時成


今天是批閱學會入學終考試題的日子。

 
七大議員中,除了盧玉在外視察之外,其餘六人皆在。

 
二十餘位吏部經歷官將總數二百七十三份試卷,謄寫到新的絹紙上,以防有人以字跡作弊。

 
而後二百七十三份試卷,一一被送往六位大議員處。

 
本來除了徐光啟之外,其餘幾個大議員沒有什麼必要來參加批閱,畢竟,科學學會是徐光啟負責主持,其餘人各有司職,公務繁多.但是王琦堅持第一次科學學會的最終卷批閱,要在幾大議員的共同見證下完成。

 
畢竟,這一批入學的學生,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領頭羊,與基礎動力!

 
這些人,在王琦心中,比南京那些東林黨重要百倍,比南方諸省的反對者,重要百倍,也比甘陝亂民重要百倍,他們是社會的未來。

 
他們中的某個人,也許在未來會主導這個民族走向更昌盛的道路。

 
而七大議員,便是他們的領路人。

 
王琦,便是他們的領路人。

 
這一點,至關重要。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試卷不斷地在幾位大議員的手中傳遞著。

 
每個人的表情,都開始從最開始的輕鬆,變作嚴肅,而後凝重起來。

 
在下面負責謄寫的官員,他們的面部表情亦然。

 
每個人的內心,在批閱卷紙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衝擊。

 
生產力和生產工具的關係,每個人幾乎都能說出一二來,但是二百餘有志於此的考生,他們在有限的人生中,他們的思維思想還沒有被四書五經所完全的固化,沒有那些條條框框,他們所揮灑在筆端,洋溢在試卷上的天馬行空的想法,讓眾人震撼。

 
“玄扈先生,看看這一份.”孫承宗面色凝重的將自己手中的卷子,遞給徐光啟。

 
“嗯?”

 
接過捲紙,徐光啟低頭看去,卷首題目:言作物增產之效。

 
言簡意賅,點明主題。

 
再往下看去,沒有一般政論文的大段大段的前因後果及引經據典,而是直撲主題:用局部增溫和有效施肥,以提升地力,使甘薯、玉米等作物得以普及之論證方案。

 
如何增產,以及實驗手段。

 
信服力直線上升!

 
甚至於,該生在卷中做了大量的實驗數據的羅列,讓自詡長於科學的徐光啟都有些望塵莫及。

 
這是將前半生的所有精力,都花費在這裡了?

 
洋洋灑灑萬餘字,只有兩個詞:嚴謹和科學。

 
“首席大人,你且看此篇!!”怕了拍桌子,徐光啟將卷子批了一個:甲叄,而後將其遞給王琦。

 
王琦的表情是一如既往的嚴肅。

 
一個時辰過去了,三十三份卷子,王琦沒有找到一個可以稱之為科學論述的卷子。

 
但是,本來嘛,此事發端剛啟,王琦並不奢望第一次的大考,便能浪裡淘金,真的找到一個能立刻改天換日,讓國家跑步進入工業革命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