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色鸞鳥 作品

第三百八十九章 史憲之,君子也


大行皇帝葬禮,整個流程議會完全是按照頂級帝王的待遇來安排的。

 
孫承宗親自主持此次葬禮;

 
其餘五位在京大議員為之抬棺;

 
所有在京議會議員出席,所有在京官員無要事者也必須全部出席;

 
另外史可法等南京城使團人員也被要求暫緩離京,參加先帝葬禮後再行動作。

 
此舉,有人說是王琦為了掩飾心虛而做出的補救,也有人說是當今太后為自己夫君所爭取的最後的體面,當然,更多人相信,那是王琦給與大明朝最後一位真正帝王的敬意。

 
而因為皇帝駕崩事發突然,天啟的陵寢還未修建完備,故而議會商議之後,擬定先行讓皇帝棺槨停放至乾清宮內,一方面加快修建陵寢的進度.天啟登基之後便開始陵寢的修建,但是現在時間才過去短短三年,要知道,其父親泰昌帝的寢宮還未完工呢.

 
不過這種事,王琦向來不在意。

 
身死如燈滅,人人如此,修個陵寢,做個體面的告別,也算是圓了君臣一場的情分。

 
天啟三年九月初三,風和日麗,天清氣爽,整個乾清宮莊嚴肅穆,整個大殿都以白色綢布覆之,蟠龍金柱也沒有了往日的光澤,漢白玉地板也沒有了往日的堂皇,仙鶴龍龜亦失去了他們的神采,整個大殿,沉肅中帶著淡淡的悲傷。

 
王琦身著素服,胳膊上繫著一根白色絲帶,站在一旁,面無表情地望著前來弔唁的人群來來往往。

 
有的人京城宿老,皇親國戚此刻是痛哭流涕,從進殿便是膝行而前,悲傷的不能自己,趴在大行皇帝的棺槨旁,聲嘶力竭,幾乎要暈厥過去,要不是有侍衛和太監在一旁看著,其可能要翻身入棺,於皇帝同寢了。

 
而有的人三朝元老,曾為定策元勳,撒兩滴淚,唸叨兩聲為國為民,為江山社稷之類的話,磕兩個頭,也便是離開了。

 
也有的人,新朝議員,躬身下拜,朗朗正氣,緬懷故去,不帶絲毫留戀。

 
“大人,史可法帶人來了,”李青松走上前來,在王琦身旁耳語道:“帶來的那些人,都是原本留在京城,意圖後事的勳貴故舊,如今糾集起來,估計是想要趁著今日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