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58章 步兵戰術:起源

 供一個排作戰所用的斜切陣地,構築起來並不難,在煙霧的掩護下,他率領全排用了一個小時便將陣地構築完畢,構築斜切陣地是他要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調整步兵班的編成和戰術。

 將構築好的陣地覆上木板和浮土做好隱蔽後,何煒將部下帶回了主陣地,令其佈防後迅疾召集了各個班的班長商議此事,此事,同樣關乎作戰的成敗,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問題。xしewen.com

 步兵班的編成和戰術是息息相關的,對於這個時代的步兵戰術,何煒接收了原主的記憶後也瞭然於心。

 事實上,中國軍隊當下接受過的最早的步兵戰術,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廣泛應用的散兵線戰術,這種戰術還保留著線列步兵時代排隊槍斃的遺風。

 其戰鬥形式,就是步兵以連為基本戰鬥單位,在戰鬥時,步兵連下屬的步兵以排為單位排成一到兩條橫隊,每個士兵之間拉開一定的距離,按照連排長的命令前進,開火時,也並非是自由開火,而是按照開火命令,以排甚至是連為單位集體開火,也就是所謂的排槍射擊,一排排的開火構成殺傷敵軍的火力線。

 這種戰術的攻擊手段也非常簡單,攻擊敵軍陣地時,往往是由整團整營部隊排成一道接著一道的散兵線,實行連續不斷的衝鋒,在戰鬥中,以步槍組成的排槍火力壓制敵陣地,掩護散兵線不斷的向前突擊,最終接近敵軍陣地時,集體上刺刀,實施集團白刃衝鋒,一條條線,一波波的發起衝鋒,一波被打退了,下一波繼續衝,一排人被打死了,下一排鉚足了勁兒繼續上,憑藉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如同海浪一般衝鋒攻擊,一直到衝入敵陣地。

 但是,這種戰術是基於當時的自動火力不足,散兵線衝鋒時代的部隊,其火力輸出就是步槍,什麼輕重機槍什麼都沒有,守軍也是如此。

 在攻擊和防禦雙方火力都不足的時代,互相攻擊的火器只有步槍時,這種密集隊形,波浪式的衝鋒,是極具威懾力的,成千上萬人挺著刺刀發起衝擊,那場面,不是一般的震撼!實際攻擊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中國從北洋軍開始,學習的多是日式戰術,部隊和軍校日常教育使用的典範令(即步兵操典,射擊教範和陣中要務令,是當時軍校和部隊訓練作戰和日常業務運作的基礎,也是每一個軍官必須掌握的軍事教程,簡稱為典範令)也以日式為主,日軍當時同樣採取的是散兵線戰術。

 因此,從北洋時期,到北伐,再到中原大戰,甚至是一二八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一直使用的都是散兵線戰術。

 戰爭,是催化戰術進步的最佳利器,一戰時期,大量重機槍的裝備,再到重機槍輕量化和迫擊炮的誕生,使得步兵手中的火力得到了成倍的增長,面對如潮水一般攻擊的散兵線,蹲在戰壕裡面的守軍無須懼怕,重機槍的交叉火力和迫擊炮的猛烈射擊就足以然散兵線攻擊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