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怎麼對待藩王?

  “朝廷對他們那麼好了,他們還要經商,與民爭利,排擠百姓?”朱元璋的想法,很有時代侷限。

  朝廷供養,藩王只需要保家衛國,擁護坐在京師的天子即可。

  藩王不需要為了生計而忙碌,為何還要與民爭利?

  朱炫解釋道:“皇爺爺,人的貪念,是無窮無盡的!比如說皇爺爺現在,國庫的稅收,早就超過十萬萬兩,但皇爺爺肯定還要追求更多,比如說五十萬萬兩,甚至百萬萬兩,對吧?”

  對此,朱元璋不否認。

  這樣確實表現了人的貪念,儘管他貪的,是為了天下,但確實是貪心了。

  自己尚且如此,其他人,更是如此。

  朱元璋在時代侷限性之下,做出的很多決定,其實都有漏洞,他才發現自己為未來子孫,制定的那一套治國模板,未來的子孫未必可以套用。

  這樣固定的模板,是最死板的,也是最沒用的,治國不可能一成不變。

  “這些話,是誰教乖孫說的?”

  朱元璋問道。

  朱炫解釋道:“都是孫兒,自己胡思亂想,想出來的。孫兒覺得有點問題,其實考慮了很久,直到現在才敢和皇爺爺說,這樣的想法很大逆不道了。”

  聽到是朱炫想的,朱元璋不感到意外。

  乖孫總是能給出一些,很特殊的想法和見解,在朱炫還是幾歲的時候,他就體會到了。

  這才是,天生的,當皇帝的料。

  “如果乖孫到了咱這個位置,想要怎麼做?”

  朱元璋又很期待,乖孫未來的改變。

  是想方設法,改善分封的現狀,還是對那些皇叔狠心一點,削藩、削兵權,讓其自力更生,不得使用皇室特權等等。

  朱炫的想法有兩個,一個是漢朝的推恩令。

  推恩令發展到東漢時期,劉備劉皇叔被削得只能以織蓆販履為業,據說劉備整個村子的人,都有可能是漢室宗親,只是劉備比較突出,可以名留青史。

  第二個想法,就是擴張。

  推恩令,朱炫不敢說,就把第二個想法說出來,道:“孫兒想帶領大明對外擴張,這不是窮兵黷武,而是一種手段。比如說高麗一地,可以分封好多皇子皇孫過去,那些地方,也能種地,遼東其實也可以種土豆,還可以鼓勵皇子皇孫們,主動對外擴張,把外面的土地打回來,打下來了就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