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四十四章:坐法者誰?

  更有心思細膩的人從中窺測皇帝的想法,靖難諸侯、外戚、近支宗室,看看這些人選,皇帝恐怕是要再重重的打擊天下豪強和那些未曾襄助他的貴族。

  漢律如網,羅織密佈,這天下怎麼可能有不觸犯漢律的人呢?

  縱然是皇帝,也不敢說自己不觸犯律法,這就是昔年皇太后呂瑩憤怒的原因。

  “陛下,律法的威嚴是不容置疑的,嚴苛的審判卻是不適宜的,臣很是擔憂啊,天下的疲敝已經讓官吏和百姓心力憔悴了,再使用嚴肅的法度,是否會讓百姓更加艱難。

  百年前大漢開國,同樣是如此的疲敝,高皇后、孝惠皇帝、洛文王以及孝文皇帝,皆用寬鬆的法度來治國理政,於是天下很快就繁盛起來。

  陛下天縱,天下人對您有厚望,希望您能夠再造盛世,臣以為應當效仿。”

  大漢開國的盛世,是整個漢廷從文人士大夫到列侯諸王全都追求的盛世,是最接近典籍中所記載的王道治世,那個時代即便是小民家中都有儲存的糧食,劉病已每每思及都感覺壓力極大。

  聽到丞相所言,劉病已沉吟一番道:“律法,難道是為了使百姓更加孤苦嗎?是為了處置暴亂,禁止奸邪啊。

  素王上皇曾言:“禮法,天下之宗,萬民之命,上禮通天率民為王,下禮盜天欺民作賊。'

  朕深以為然,律法應當讓生者沒有怨恨,讓亡者可以瞑目,這樣的律法就足以稱之為上禮了。

  丞相說的有理,頒行朕的諭令,繡衣御史專司守令之臣,有所刺探,上報於朕,不得擅自行事。

  丞相,御史大夫,朕諭令,放寬刑罰的懲治,但絕不是寬縱,妨礙農桑的,殘虐百姓的,無故殺人的,朕絕不寬恕!

  朕未曾聽聞過吏治不平而能夠治世的,鄉中小吏所得,三分俸祿,七分膏脂,朝廷給予的太少,想要讓他們不侵奪百姓的資產,實在是困難啊,增加他們二十石的俸祿,讓他們不要去侵佔百姓。

  朕給予了恩典,若是再有觸犯,想必沒有人可以再怪罪朕了。”“陛下聖明慈愛。”

  對這位皇帝,靖難功臣再沒有什麼不滿意了,從這位皇帝身上,他們真的見到了孝文皇帝的影子。

  劉病已之所以這麼快就同意丞相的意見,是因為他曾經在民間見過那些胥吏是如何通過歪曲律令來得利的。

  他深知,在沒有好的辦法控制基層胥吏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針對百姓的律法放寬,在邦周時代這叫做“禮不下庶人”,即不用嚴苛的禮法來約束懲治庶民。

  與之對應的則是“刑不上大夫”,即大夫觸犯了禮法,應該直接自殺,不要讓天子親自用禮法來懲治,漢室深刻的繼承了這一條傳統,劉旦死後自殺的兩千石以上高官王侯就多達兩位數。

  詔令議定。

  朝廷的速度很快,劉病已遴選了一批自己的親信之臣,長安城的百姓很快就見到了許多身著繡衣的官吏帶著皇帝賜下的節杖向著朝廷直屬的司隸各郡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