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五十八章:三年之期已到,人心浮動!

  沒想到現在有人質疑洛世,劉詢手一頓,第一反應就是構陷,然後迅速打開整個奏章,“臣冥思苦想,大漢在西域之地有一府一侯二王,一府一侯由無雙侯世掌管想必是沒有問題,那有問題的就是二王了。

  烏孫王是您的叔父,對待朝廷一向恭謹,想必是沒有問題的。

  大宛東王則不然啊,他身負罪孽,本該不見天日,擔任諸侯王以來不見功績,大宛數次叛亂都要都護府用兵,他這樣的人,怎麼能名列劉氏諸王之列呢?

  臣請陛下移之,改立新王,鎮守大宛。”

  劉詢是萬萬沒想到,前面那麼多字,竟然是為了後面這寥寥數語。拐彎抹角,圖窮匕見!

  竟然是要試圖廢掉大宛東王之位,要將大宛東王國除國,再立新王。

  除國倒不罕見,但第一代諸侯王就除國,那就太罕見了,從流封建開始,就連造反都不會除國,而是裂國由子嗣繼承。

  大宛東國,是原大宛國分割出的一個王國,大概有原大宛國五分之一的土地,十萬人口,這是西域都護府在大宛國投射力量的極限,是大宛國忍耐的極限,為了這五分之一的土地,洛世前前後後打了三次小型戰役。

  這麼關鍵的位置本來不會有人動心思,但問題在於,大宛東國的君主是戾帝劉旦的兒子!

  政治極其不正確。

  當年洛世第一次攻破大宛城後,學習洛無疾曾經獻樓蘭公主給劉徹,於是將大宛公主獻給了劉旦作為妃子,生下了皇子之後,就帶回到了西域封為大宛東王,大宛公主為王太后。

  畢竟那個時候誰能料到劉旦後期竟然會被推翻。

  本來像大宛東王這種劉旦的兒子,靖難結束就會被清理掉,就像是其他兒子那樣被流放遠遠的,殺是不會殺的,但這個時代,本來夭折和早逝就多,萬一生病扛不住算命不好。

  大宛東王還能留住王位有兩個原因,第一他是劉旦和大宛公主的兒子,在目前的大漢朝,根本就沒有大漢皇帝的繼承權,就算是劉詢的近親屬死光,從偏遠宗支找一個繼承皇位,也不可能是他,這和考慮皇位時不考慮烏孫王是同樣的道理。

  在劉旦做皇帝的時候,這當然是劣勢,但劉旦被推翻,這反而是大宛東王的活路所在。

  第二則是洛世的原因,雖然洛世是靖難領袖之一,但他同時負責給劉旦的妻女提供政治庇護,大宛東王是模糊地帶,不過靖難諸侯都沒說話,於是就被忽略了過去,成了既定事實。

  現在朝廷之中沒有了相關利益人,這個問題就被提了起來。

  劉詢沉吟一番,他當然是想要去掉大宛東王王位的,但是西域的穩定更加重要。關鍵是要試探一下無雙侯洛世的態度,看看過了這些年,他對大宛東王的態度改變沒有。

  人都是會變得,洛氏子也不例外,洛世當初支持劉旦,後來反對劉旦,當初大宛東王年幼,洛世願意提供政治庇護,或許現在大宛東王漸漸長大,就使洛世厭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