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209章 滅倭

劉仁軌也是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滅倭第一人。】

眨眨眼睛,孔明反倒是感覺品出來的一些門道:

“海戰不比陸戰。”

孔明斟酌著道:

“相較於人數多寡,更能決定海戰走向的乃是船隻戰力……不,應該說是工學差距。”

“就如勝荊襄所用的巨舟,若在江水上決戰,千艘走舸奈何不得巨舟一艘,都不須巨弩,直來直去便可碾碎小船。”

愈是推演,孔明也愈是興奮:

“而若是舟上巨弩所射非弩箭,而是藉助火藥的鐵炮……”

孔明能夠想象,若是真有,恐怕僅需一艘船,就能盡滅江東所有水師!

可望可及的未來已經展現在了孔明的面前,這一刻孔明整個身體也由內到外興奮了起來。

這一輩子,只要能幫後輩在工學上趟出來一條路就足矣!

而這條路要走得通,算學必不可少,但……這注定會是一個不太容易的過程。

就算學上來說,孔明與劉巴研究探討過多次,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如今的算學頗為散亂,很難稱為“學”,反倒更像是“術”,離“道”頗遠。

就像是一顆種子從落土到發芽到結果,先賢所著的無論是九章還是周髀,都更像是對這種子所結之果的描述。

他與劉巴就如同盲人一般,順著這個果子往回摸,也就只能摸到葉子而已。

但通過後世對其和科學的聯繫,以及從屬地位來看,算學應當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根莖”的,如今問題就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摸到這個根莖。

有這種困擾的並非孔明和劉巴兩人,比如張松為他們尋來了蜀中遺落的一套名為《算數書》的竹簡,據說是武帝前後從關中傳過來的,被大姓收藏保留至今。

孔明和劉巴合力將其謄寫並糾正其中錯誤後,便看出此物是脫胎於《九章》,不留名的著書者試圖將這些“果”歸納出一個共同的根,自成一算書,但可惜不得其法。

後來更是得到了兩部殘本,分別名為《許商算術》和《杜忠算術》,其中多多少少都能看出來這些精於算學的著書者同樣的困擾,但……

看著孔明在那邊唉聲嘆氣,龐統倒是有點心焦了。

他看得出來,孔明這廝似乎在研究那後世學問上又有精進了一點,但他如今反倒是連孔明的想法都跟不上了。

於是龐統一時間有點發狠,不就是算學?這次走時便借上一套,先熟讀幾遍,不信搞不掂!

他要為鳳雛之名而戰!

……

甘露殿中。

李世勣在看到這劉仁軌的戰績就暗道不好:

我那海師總管的位置……而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