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282章 人類根深蒂固之疾



            “這羅馬的亂世,跟我華夏確實彷彿。”

張仲景手上不停,同時難得發表了一個評價。

對老先生來說,雖然醫道之外並不太關心,但大概也知曉身後模糊的歷史走向。

雙方衰落時間彷彿,亂世之久彷彿,如今就連宗教之興奮,疫病之狀也比較彷彿。

雖然那些具體的症狀與此前的傷寒不太對得上吧,但其因寒而起,對如今漢朝的醫生來說,那便是傷寒。

不過同時張仲景對後世醫學研究之深入也非常羨慕。

心中也暗自下定決心,等今日事了,當尋孔明先生請教共研這醫學教條。

後世能將其沿用一千多年,這漫長的時間本身就已經足夠說明其價值。

至於後世將其廢棄之後革新的教條,張仲景根本就暫時不敢奢望。

就如諸位軍師和主公曾感嘆的,即使此時有了後世的天宮,那舉傾國之力多半也難將其摹造出九牛之一毛。

醫道上也是相同,就如嬰孩學走一般,先學爬後學走再看跑。

急其功謀其利,非仁人所為也。

張仲景如今方才謹慎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但對劉備來說更驚訝的還是後輩闡述的這個古羅馬的制度:

“公共食物配給?”

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長詞,但如果將其兩兩拆散,其中的意思對劉備等人來說並不難理解。

禮記有言,天下為公。

那麼這長詞豈不是可以理解為,天下共有的食物配給?

此前大概知道後世之制度時劉備只是驚訝一下子,畢竟隔千年光陰,國家制度之演變非他所能推演。

但這古羅馬乃是與漢同時代,而且看這文字記錄的意思,即使遭受大疫,逢亂世,這般食物配給依然還在執行!

這是一套與大漢完全迥異,但似乎依然行之有效百年的強國之法,此時劉備是真的既驚訝又好奇了。

孔明一方面同樣驚歎於這古羅馬的大手筆,一方面也同樣提出質疑:

“此等食物之配給,必然是有身份之區別。”

畢竟若是能無節制的給所有人吃的,那這阿拉伯也別崛起了,一起去古羅馬吃嗟來之食豈不美哉?

而且帝國想要執行此等制度,必然也是有相應的食物收集之法的。

吃食不可能因皇帝一言而生,即使在西方應該也只能從土地中種出糧食。

那麼這古羅馬如何擁有如此豪橫且穩定的糧食儲備和來源,就成了的孔明所好奇的地方。

那幅地圖也被孔明小心且慎重的帶出了成都,且之前慎之又慎放在了漢中,直至確定潼關克復三秦平定,關中八百里秦川穩若泰山之後,孔明方才將那幅地圖帶了過來,如今正在身後掛著。

回身望去,孔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古羅馬疆域之南,那裡氣候相較於羅馬也要更加炎熱。

如今知曉交州有五十日一熟的占城稻,而且還有富裕豐饒如天竺之國,那麼羅馬之南盛產糧食或許也沒什麼奇怪的?

而且……這被後世謂之地中海的巨湖,所帶來的船舶之利恐怕較之大漢江河不知強出多少。

此前曾丈量過,此巨湖南北之隔約八百里,若以舟船輸送輜重,尤利也。

不過話雖如此,但眾人也是難免豔羨。

這反倒是讓簡雍從心中愈發堅定:

等玄德公處諸事告一段落,他簡雍必然西行。

那唐有玄奘入印取經,他簡雍當效後世,至這羅馬取西方科學之精要,輸送以強漢。

為此即使埋骨異鄉,亦不惜也!

至於最終說起的宗教興起,張飛也唯有感嘆:

“這羅馬與我大漢,真乃是不同胞的親兄弟了。”

龐統等心思玲瓏剔透之輩則更是警醒,雖有東方之別有制度之別,但這歷史之走向何其似也?

……

看著後輩那關於宗教抬頭意味深長的幾句話,孫思邈沉默了一下忽然有些好奇:

“這漢成帝不智也,緣何竟能將那妖道甘忠可鎖死獄中?”

畢竟這漢成帝的事情孫思邈也大概記得,治國無能,怠忽朝政,使外戚得勢釀王莽之亂,掐死親子終致己身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