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84章 豆粕

後輩說根據選用點漿物的不同,所成豆腐便會大相徑庭。

但根據孔明經驗來說,此等制物步驟亦合“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之說,單單

因此孔明

……

“汴梁果真丟矣。”

趙匡胤黑黑的臉上也浮現了明顯的幾分疲倦之色。

前面後輩所說的苛捐雜稅與軍費用度之間還沒理出來個頭緒麼,此處便看到兩宋滅亡,文人著錄追憶舊都。

而從其稱呼來看,雖然早前便有預感這北宋改南宋多半牽涉到遷都,但此刻親眼看到定都臨安城,還是覺得分外難以接受。

這地方他也並不陌生,畢竟控吳越國者,便是臨安錢氏。

錢鏐此人為唐朝的鎮海軍節度使,卻先後稱臣於後梁、後唐、後晉、後漢等,他此前雄心勃勃時也曾嘲笑過彼輩,只知偏安一隅作人臣妾,結果沒想到……

趙匡胤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而直至此時再回想起光幕中得知的南宋文人所嘆,心中也多了幾分明悟,心情分外複雜:

“果真是…生子當如孫仲謀……”

畢竟這吳國大皇帝先後定都建業和武昌,皆乃臨江水之城,猶有北進之意。

而這臨安,北上渡江尚需五百里,此等心性較之孫權相差遠矣。

牽涉到遷都之事,趙光義便自動偃旗息鼓,專心看著光幕好似全身心都投入了一般。

趙普則是站出來輕聲安慰:

“如此看來雖遭國難,然百姓亦念官家之治,念我宋之福澤。”

“有敗其罪或多在天,非人所能為也。”

雖然那交子之禍和昏君之罪都有所提及,但此時趙匡胤也只能暫時讓自己相信這個說法了。

至於這豆腐……

趙匡胤抬手指了指,隨口吩咐一內侍道:

“將其製法抄送於御膳房,可從民間尋一二磨豆腐之熟手加以改進,以添元旦之菜品。”

雖沒吃過,但想來既然這《夢梁錄》能對豆腐有所描述,那民間應當不缺做法才是,令其看相關記載改制便是,應當不難吧?

【換個角度看,明朝能將豆腐的科技樹完善除了時間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也是因為從春秋戰國開始研究的農耕技術在帶明時達到了一個初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