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13章 義務教育

畢竟單從此來看,再與記憶中唐朝的田畝數相比,雖未復燕雲但已不輸唐也。

而且由此看來,說不得便是那變法新政之功,這讓趙匡胤心中都有些癢癢的了,恨不能現在便與趙普商議一下如何興學。

程門立雪什麼意思趙匡胤不懂,但看著這舊黨還能再內爭,便覺對這一百年後的朝堂愈發不抱希望。

而那明朝相關不懂的地方也更多了,但還沒等趙匡胤琢磨明白呢,短短几句話便將北宋滅亡之態清楚的呈現了出來。

那昭烈帝麾下的軍師更是總結的十分清楚,三月圍京都,一歲而滅國。

一百六十餘載崇文而治,最終滅的可稱倉促。

遼東至此兩千餘里,三月而至;養士百年,竟無能死戰之士耶?

趙匡胤幾欲吐血。

那邊趙光義早已見勢不妙將腦袋縮了起來,唯怕兄長再跟他計較那“在德不在險”的舊賬。

如今忍著腿上的痛楚已經十分不易了,而且方才說話不知為何又惹得兄長不快,趙匡義乾脆閉嘴縮頭一言不發,努力表現出來一個恭順的模樣。

“官家……”

趙普想要安慰兩句,但得到的是趙匡胤搖搖頭道:

“無礙也。”

或因早知靖康恥之事,或因早年從軍伍而學處變不驚,但總之趙匡胤在極短時間恢復了過來,甚至已經開始跟趙普商議:

“看來若欲延宋,當保京畿膏腴之地,以圖北伐之良才。”

趙普點點頭,類似的分析早在十年前的雪夜志圖天下時就已經說過,故而此時已不需贅述。

南北之別在歷史上更是有諸多例子,上至漢末三國的江東偏安,下至唐末江浙富戶對養西北軍士的百般反對,根本不需要詳細解釋。

思慮罷了之後,趙匡胤蹲下身來語重心長拍著弟弟的大腿道:

“若非汝兩戰不利,那變法之朝若能有一二強軍,何至於……”

趙光義疼的齜牙咧嘴,但一句話都不敢多說。

……

張飛匆匆又撕下一個紙條,執筆蘸墨扭頭問孔明:

“軍師,這唐帝誇俺赤子之心。”

“俺回‘二鳳陛下亦必能功逾始皇’宜否?”

孔明搖頭不贊同,笑道:

“此處打住便是,勿要再說。”

不過孔明心裡倒很是懷疑,這二鳳說翼德有赤子之心,似在罵人。

但再回頭看看,翼德說的兩句話揭人傷疤,也有皮裡陽秋之意。

眼看著張飛分外不捨的將手中紙團捻碎,孔明也是鬆了一口氣。

他們本是漢臣,若是以孝武皇帝比這二鳳多少有點不合適,恐怕因此翼德才會提到始皇功績。

但恐怕落在那二鳳眼裡,第一時間注意到的也是那始皇之子胡亥殺兄之事。

由不得孔明不多想,畢竟後世都說了這二鳳心眼小……

張飛不知道短短時間裡軍師心中轉了多少個念頭,捻碎了紙條之後便將此事飛速放下,興致勃勃議起了下一件事:

“若後世有這南北之別,那我等此時豈不是有東西之差?”

劉備啼笑皆非:

“爭此虛名作甚?等翼德為先鋒克復豫州令南北勾連,則無差也。”

說起來這件已經答應過的事,張飛便又重新喜滋滋起來。

……

李世民放下筆撫了撫腦袋無奈道:

“這張翼德,口上功夫不輸玄成也。”

躺槍的魏徵當即抗議:

“臣非含沙射影之人,言陳過失皆為當面所指也。”

李世民嘴角抽動了一下,一時間不知該評價這兩種方式哪個更好。

搖頭將此事暫且揭過,李世民自然還是對那“帶明”更感興趣一點,此刻忍不住問道:

“這明覆建東林書院,既皆為閒散人,又因何成黨?”

房玄齡最近出入國子監次數不少,此時便拱手有條不紊道:

“這東林八君子,初或為好意,然講學傳道之態與那後漢之名士幾似也。”

這倒是讓李世民頓時醒悟過來,後世評價後漢的名士時所說的名、財、權如何順序相生的言論,也從他腦海中浮現出來,而且他旋即便想起來這明朝另一個不同:

“且這帶明,紙價愈賤也……”

無論從後輩此前所說的布衣入仕比例,還是那明之天工開物多法,亦或是那之極興,都讓李世民隱隱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