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339 那就讓明白人算吧



            也就是說,戶部真正能控制只有部分稅收和太倉的支出,順便再監管一下皇帝的內帑。根本無法全面掌握國家的收支數目,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一個人,皇帝。

說到這裡就該明白朱同志設計這種繁瑣還凌亂的財政制度是為啥了吧?沒錯,還是那個字,權。他不光要控制軍權還要抓財權,一丁點都不想給別人留。

可問題是一個人能管過來這麼多事情嗎?答案必須是否定的。但他寧可管不過來,讓國家大事拖著,依舊不肯放權,生怕被外人拿走。

就像是村裡的小地主,吃的比長工還差,穿的比佃戶還破,一輩子節衣縮食扣扣索索,把從嘴裡省下來的每一粒糧食全買成了土地。

再把地契深深埋在院子裡,死之前哆哆嗦嗦的拿出來攥著,不嚥下最後一口氣都不捨得交給兒子。可悲、可憐、又可氣。

這還只是中央的財政制度現狀,到了地方上更亂。首先就是行政級別亂,省、府、州、縣,叫法是四個,但級別不一定,有可能是三個。有些州上面有府,有些則沒有;有些縣上面是州,有些則是府。

依照朱同志的設計,縣是稅賦徵收的基本單位,負責執行收稅上繳。府負責會計,依據所轄縣的財富多寡來調整分配稅賦數目。

省則負責轉運。徵收來的物資、白銀,不需要經過府州直接從縣送到省,再由省分發轉送出去。這三級在財政上有明確的分工,而縣則是工作量最大的。

然而一個縣衙裡有正式編制的工作人員只有三個,縣丞、主簿和典史。再加上有數的吏員,光互相折算就夠忙的了,還要兼顧縣衙的其它事物,完全不夠用。想增加人手是不可能的,除非自己掏錢僱傭。

這樣一來記花賬和錯賬的現象就成了普遍,以至於從州府到省再到六部和皇帝,誰都不清楚到底收了多少稅,反正只要把朝廷安排的數字湊夠了就成,到處都是糊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