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第584章 糧草先行

 一隊隊四輪馬車載著士兵和輜重向東南而去,從白天走到了黑夜始終不曾停歇。更忙碌的要數天津衛,不對,現在改為天津州城了。在其城東距離運河不遠處,有幾十座巨大的廠房綿延不絕。 

 這裡名義上隸屬於海軍,對外稱海軍大庫,實則是由總參謀部管轄的戰備物資存儲基地,裡面分門別類的儲藏著火槍、火炮、彈藥、被服鞋帽、餅乾罐頭、四輪馬車等等作戰物資,其數量能滿足陸軍與海軍高強度作戰一個月。 

 此時這片區域已經被海軍士兵和陸軍士兵嚴密包圍了起來,不僅所有大路小道全被截斷,禁止一切閒雜人等通過,連荒郊野嶺中也有馬隊提著氣死風燈來回巡視,幾乎做到了十步一崗五步一哨的程度。 

 在通往倉庫區的大道上,一群穿著海軍軍官制服的人列著整齊的隊伍橫在路當中,周圍幾百米遍佈提著氣死風燈的士兵。 

 當中一人的制服胸口沒有代表官階的標示,只有一枚刻畫著風帆與翅膀的金色徽章,在搖曳的燈光下時隱時現。此枚徽章在大明僅有一枚,也僅有一人可以佩戴,海軍總督袁可立。 

 在袁可立身邊肅立著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軍人,黑色的海軍制服胸口處有三顆金星,這是海軍指揮使的標誌。目前除了正在馬尼拉指揮作戰的海戰衛指揮使黃南平,海軍裡只有一位巡防衛指揮使,沈有容。 

 “袁都督,陛下為何非要御駕親征?即便陸軍實戰經驗不足,調派一部分去馬尼拉港駐守該是足夠用的,換陸戰衛回來與陸軍協同出關豈不是更穩妥。” 

 做為被皇帝欽點加入海軍,官階又後來居上者,沈有容向來不擺指揮使的架子。但不是他生性謙遜,而是在海軍之中任職越久就越覺得自己無知。很多連船上水手都知道的東西,他還要從頭學起。 

 雖然這種滋味不是太好受,卻也激發出老將軍的鬥志。只要抽出功夫,不管多累也得找手下請教。所謂天道酬勤,幾年下來好歹算是把海圖、六分儀、經緯度、航海鍾、月曆表勉強搞明白了,唯獨拉丁文有點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