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漢末:開局簽到龍象般若 作品

第297章 以權謀私

  可以說,隴縣這裡,就是個天然的緩衝帶,任何軍隊到了這裡,行軍速度都別想快了,甚至一不小心,還會中埋伏。

  尤其是騎兵,到了這裡,基本就廢了,遠不如步卒的戰力強。

  怪不得以前的涼州刺史部設立在這裡,只要刺史不是個草包水貨,基本上穩如泰山。

  不過刺史部的西移,卻也意義重大,意味著大漢對涼州的掌控力在逐步擴大。

  可惜,下面的人不爭氣,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隴關到隴縣縣城不到百里的路程,大軍愣是走了五天。

  好消息是,一路走來,也沒人伏擊他們。

  壞消息是,隴縣的官員,不是被殺,就是被俘,整個隴縣已經癱瘓,沒有了一絲秩序可言。

  大軍很順利的接管隴縣,並且肅清亂象。

  實在是如今的隴縣,人口還沒有大軍人數多,就算有不少逃回來的本地叛軍,也是被嚇破了膽,兵器一收,歸為平民。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涼州羌亂不好處理的一個點就在於,這裡民風彪悍,說是全民皆兵也不為過。

  反叛時,叛軍一呼百應,聚沙成塔;被打敗後,立即化整為零,融入百姓。

  這種情況誰來也沒轍,你總不能去屠殺平民百姓吧,那樣亂子只會更大。

  只能是揪住對方的主力部隊,狠狠的打,把他們的囂張氣焰打下去後,他們自然而然就成了良民。

  到達隴縣之後,劉晉直接讓傅燮上崗幹活,雖然還沒有到達冀縣刺史部,但這裡已經是傅燮的職責範圍了。

  傅燮也是雷厲風行,直接快刀斬亂麻,任命隴縣當地豪強尹姓族長尹益,為隴縣縣令,負責管理隴縣。

  經歷過叛亂,還能活著的豪強,要麼有威,要麼有德,屬於那種叛軍不敢或者不願攻擊的人物。

  而隴縣尹家,就屬於後者,平常也沒有壓迫過那些羌胡,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在隴縣風評很好。

  當然,風評好,並不意味著好欺負,哪家豪強沒點私兵部曲。

  不過,這種時候,隴縣百廢待興,哪有功夫讓外來官員慢慢熟悉摸索,還是先穩住局勢再說其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