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二百三十三章 渡江!

    而渡江部隊實際上並不是在漢陽城,而是在上游大約十五公里外。

    這一次保鄉軍的渡江攻勢,其渡江地點選擇的是水林鎮。

    這是一個位於漢陽城以西大約十五公里的一個沿江小鎮,而其正對面,是一片地形比較平坦的荒野,並且這一片荒野的灘頭位置有著比較難得的河沙地以及堅實的砂石地面。

    雖然明軍在對岸不遠處也設立了一個大型營寨,部署有至少千人兵力駐防。

    但是最終保鄉軍還是選擇了在這裡發起渡江作戰。

    反正明軍在武昌城東西兩側都建立了不少這種沿江營寨,而且沒間隔一里都會有小型的哨卡。

    不管保鄉軍從哪裡渡江登陸,基本上都會短時間內遭遇至少上千名敵軍的灘頭反補。

    但是這無所謂,反正武昌城內的明軍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在這裡就行了。

    ——

    根據情報司查探的情況,如今武昌城內的駐防明軍有大約一萬五千餘人,這也是明軍在武昌一帶裡的絕對主力部隊。

    武昌城外圍東側沿江地帶,大約一共部署了大約兩千多人,有一個大型、三個中型的沿江營寨,整個東部沿江防線延續大約三十里範圍。

    武昌城外圍西側五十里範圍內,也部署有多箇中、大型沿江營寨,每個營寨駐防兵力數百人到千人不等。

    明軍在武昌一線的防線很明確,也很簡單。

    那就是以武昌城為核心,向東西兩邊延伸,大概間隔十里左右就會依託當地的渡口,小鎮或村莊構築一個大型營寨,部署數百兵力不等。

    這些大型營寨之間,每間隔一里還會有小型的哨卡部署數十人不等,用來防止保鄉軍小規模的滲透作戰。

    根據明軍的這些部署,參謀部猜測明軍的整體防守策略,可能是等保鄉軍渡江的話,那麼就讓這些部署在兩側沿江地帶的明軍第一時間在灘頭進行抵抗。

    以遲緩保鄉軍的渡江步伐,為武昌城內的主力出兵阻擊爭取時間。

    不然的話,他們根本就沒有必要在武昌城東西兩側也設立多個大型營寨,而且兵力部署還是屬於一字排開的那種。

    針對這種情況,徐志賢的判斷是:“他們啊,還是怕了我們,不想被我們圍困在武昌,更沒信心在我們的強攻之中守住武昌!”

    “這才想要打算打一場灘頭阻擊戰,給我們來個半渡而擊。”

    這也是事實,如果不是沒信心守住武昌城,他們也不會這麼搞啊。

    沒信心守住城的情況下,他們就絕對不能讓保賊順利渡江並圍困武昌了。

    一旦讓保賊圍困武昌,那麼後面他們將會徹底失去戰爭主動權了。

    更重要的是,長江外頭還有賊軍的水師在,一旦武昌守不住,到時候他們連從長江撤退的機會都沒有。

    武昌城裡,很多人還不想投賊,更不想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