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二章 孫啟年科舉

    早期瞭解這些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判斷楚軍到底能不能拿下整個江南,乃至整個南方,並在後續裡抗住明軍的反撲。

    換句話說,就是想要確認大楚帝國到底能夠在江南待多久。

    如果只是曇花一現,不用幾年就被明軍反攻回來,他們腦子秀逗了才會來參加楚朝的科舉。

    而他們最後的結論就是:明軍是打不回來了……別說反攻江南了,現在江北的明軍都自身難保,恐怕以後楚軍揮軍北上的時候,就是明廷徹底滅亡之時。

    得出了這種結論後,他們才會報考大楚帝國的科舉。

    而報考之後,他們又開始集中瞭解大楚帝國其他一些東西,比如說科舉制度,政治體系之類的。

    畢竟參加科舉了,以後是要在大楚帝國裡當官的,這官制好歹好了解一二啊。

    大楚帝國的官制,太過深入的東西外人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一些公開的東西流傳的還是很廣泛。

    怎麼說呢,人家大楚帝國的衙門就正兒八經擺在那裡呢,也沒想著遮遮掩掩,有心人稍微多打聽,基本也就能夠把大楚帝國的基本官制給瞭解了。

    孫啟年也不例外,還在蘇州的時候就已經是深入瞭解過大楚帝國的官制,知道的不算少了。

    在客棧裡稍微安頓下來後,孫啟年沒有在客棧裡埋頭苦讀,而是叫了一輛雙輪馬車出門去了,他要拜訪一個遠方堂叔。

    孫啟年有個遠方的堂叔目前就在金陵城裡,而且還是楚朝裡的中層官員。

    說起來,最後真正讓孫啟年下定決心報考大楚的科舉,除了對大楚帝國本身的看好外,還因為他這個遠方堂叔就在大楚帝國裡當官。

    孫啟年的這個遠方堂叔,名為孫友生,和孫啟年一家子其實關係已經比較遠了,不過昔日還有著人情來往。

    孫友生也是傳統讀書人出身,還是個秀才,不過多年參加鄉試沒中,最後為了生計給時任明廷黃州府知府當幕僚。

    楚軍殺到之際,黃州府知府逃亡不知所終,而當時很多中低級官員,尤其是各級衙門裡的一些文書衙役等不入品的人員很乾脆的轉身就投了大楚帝國。

    孫友生也是一咬牙就投了賊!

    因為他有秀才功名,加上又長期給前黃州府知府當幕僚,熟悉黃州府們的事務,為此還頗得楚賊那邊的看重。

    一開始只是在知府衙門裡繼續任職,當了個正七品的科長。

    不過大楚帝國以為持續擴張,對於文官的數量要求非常大,只要是能力不拉跨,不犯錯,那麼想要獲得晉升還是比較容易的、

    大概半年後,大概也就是去年年初的時候,大楚帝國佔領楚南,從楚北抽調了一大批官員過去。

    於是乎,孫友生也順勢被晉升為從六品,調到了黃州府下屬一個縣裡當縣丞。

    又過了幾個月,楚軍發動了東進戰役,隨著不斷的東進,陸續攻佔了贛北,贛中,江南,浙北等地後。

    這些過程裡,吏務部那邊又從整個湖廣,尤其是楚北一帶抽調官員前往東部各地任職。

    這抽調的人多了,空出來的職務也就多了。

    於是乎,沒幾個月,孫友生就成為了正六品的縣令了。

    當縣令幾個月後,大楚帝國遷都金陵城,在金陵城裡的各部門進一步完善,也就需要更多的各級官員充實,於是乎再一次大規模從湖廣,主要是從湖北一帶調人。

    這個時候,孫友生也就成為了被抽調的那一批人。

    被調到了工業部機械司下,任職某科科長,品級也變成了正五品。

    孫友生到了金陵城後,也是派人回老家進行聯繫,如此才有了孫啟年下決心參加大楚科舉一事。

    如今孫啟年到金陵城參加會試,自然要第一時間登門去找自家堂叔的。

    倒不是為了一個落腳地,孫啟年為了更好的備考,已經是決定就和三位同鄉好像一起在客棧裡住下,平日裡讀書備考。

    這來找自家遠房堂叔,還是為了聯絡感情,準備抱一抱這條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