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九百六十七章 歧途


                 祁連城/連城戍,雖然名為一座城,但是前身就是一座戍壘。屬於大唐邊軍體系的軍、城、鎮、戍的最低一級;通常情況下的駐軍相當有限,最多不超過百人,還兼帶管理著附近的幾座烽火燧臺。

  原本曾經是大唐平定了吐谷渾之後,所順帶設立的諸多堡壘戍臺之一;也是吐蕃與大唐,往復爭奪和拉鋸的前沿據點之一;雖然大多數時候並非是重點戰線,但是日常的頻繁衝突和慘烈毫不遜色。

  直到吐蕃當權的舅相/馬向家族,為了轉移執政多年積累的矛盾,悍然入侵河西、隴右失敗;被梁公率領的各路大軍,趕回到了西海以西的;又在星宿川爆發的那數場,決定吐蕃最後國運的決戰;

  一舉葬送了包括紅(山)宮衛士、阿里曲地(諸宮衛軍)、登比絨布(具裝騎兵),以及十一個東岱(五千戶)在內,吐蕃悉補野王室的最後精銳和直屬戰力;也讓崛起了上百年的吐蕃崩解離析。

  因而青唐大都護府的前身,就是建立在吐蕃崩塌的廣大廢墟上;為了防止逃往高原深處的吐蕃殘餘,死灰復燃或是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大唐還重建了被吐蕃滅亡的蘇毗、象雄、乃至是諸羌的故國。

  又以冊封、遷移和強制分家等多種方式,將初步降服的吐蕃本茹、衛茹之地,進一步的碎片化處理。由青唐大都護府派兵控制,包括湟源道、西海道、羌塘道在內的對外通路,將其封死在高原上。

  當然了,歷經百餘年的數代人之後,對於吐蕃的記憶已經在這片土地上,被抹除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土族詩歌傳唱中的模糊片段。而青唐大都護府也從軍事維持,變成管民和監控藩土的所在。

  因此,連城戍所在的河谷周邊,至今還能時不時發現,被季節性的大風和河水沖刷,所暴露出地面的殘破骸骨和兵器;由此在這些發現戰場遺存的地方,當地人建立起一座座高矮不一的慰靈塔堆。

  但也因為地處遷往祁連山深處的河谷地,經過長久的太平歲月之後,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座,專為過路行旅提供各種服務的中轉小城。而抵達了祁連城,也意味著正式進入了,青唐大都護府的地界。

  在這裡,不但可以看到綿延向河谷深處的官道之一,還有標誌性的封堆土臺,作為行路里程的標識;而在一些分叉路口,還有前人立下的多面刻石;標註著前往河西xx裡、西海xx裡、玉門xx裡等。

  卻是前朝梁公當政時,發起天下山川地理和天文觀測、曆法計算的大測繪;所留下來的諸多遺存之一;也變相的促進了西北之地的商旅繁盛。畢竟只要根據這些刻石規劃行程,總能免於許多風險。

  因此,當江畋一行躋身在祁連城外,大量滯留於此的客商之中時;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反而得知了新得狀況。負責打聽消息的張自勉,很快回複道:“前往西海道和羌塘道的路已經暫時被封。”

  “說是向西前往西海道的天秤峽、哈蘭湖一帶,出現了嚴重的獸災肆虐,已經有多個牧場和聚落被毀,只有少量人逃出來報信;青唐大都護府得了消息後,正在從湟源府、赤嶺鎮等地調兵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