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 作品

293

    第046章武器昇仙

    武后率內外命婦,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

    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

    十二月雲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

    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

    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

    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

    次日登岱頂,封玉策於“登封壇”。

    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高宗行初獻禮畢,武后升壇亞獻。

    封禪結束後在朝覲壇接受群臣朝賀,下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稱封祀壇為“舞鶴臺”、登封壇為“萬歲臺”、降禪壇為“景雲臺”,改元乾封,改奉高縣為乾封縣。

    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東至泰山封禪。

    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封禪後,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玄宗親自撰書《紀泰山銘》,勒於岱頂大觀峰,並令中書令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壇頌》、禮部尚書蘇說撰《朝覲壇頌》,均勒石紀德。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

    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

    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

    詔王旦撰《封祀壇頌》、王欽若撰《社首壇頌》、陳堯叟撰《朝覲壇頌》,各立碑山下。

    現唯王旦《封祀壇頌碑》尚存於岱廟院內。

    而自宋真宗之後,帝王來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進行封禪,其原因是老朱不信。

    這也是為什麼史籍上確切記載的到泰山封禪祭祀的皇帝一共有12位,正史卻只有6位。

    回到現實,現在周文文正在“垃圾堆”裡,找封禪的材料以及他想要的某個東西。

    提斯也陪著,他在一邊指點這些東西是誰的死去物品,有點晦氣,但誰讓一人一羊現在是一條線上的螞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