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扎衣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二章 再做個實驗?

    孫藝珍聽得一怔,下一秒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有意思。”

    怪異地上下打量了李承佑一眼,孫藝珍一臉揶揄道:“怪不得能當導演,這思想深度可比我二十多歲時要有厚度多了。”停頓下,又好奇道,“不過我還是有些奇怪,承佑你今天怎麼突然想起來問我這些?”

    李承佑淡然笑笑:“怒那,剛不是說了,就只是臨時起意,有些好奇。”

    這是實話,毫無隱瞞,李承佑確實是臨時起意,單純好奇。

    經過昨晚靈光一閃的領悟,經過深思之後,結合兩世的經歷以及目前的認知,對於人性本能李承佑做了一個簡單劃分。

    不像馬斯洛需求層次那樣劃分的那麼細緻,什麼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等。其實看透現象尋其本質,無非也只是兩點――即生存和求樂,又或者更確切地說,保生和樂生。

    如生理需求、即衣食方面,安全需求,即人身方面,簡而概括來說就是求存,即活著。也可定義為保生。其他的如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等等,其本質無非就是怎麼才能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義。可定義為樂生。

    這樣總結劃分之後,即簡單易懂,也更易於分析入手。

    人的慾望無非也就是這兩點,一活著,二活得更好、更有意義。

    而且這樣總結劃分之後也符合矛盾論和辯證法。――保生和樂生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對抗。

    生是樂的基礎,樂是生的支撐。

    人只有活著才有追求快樂、追求自我的基礎,而若是沒有快樂和自我的支撐,又或言,人若是沒有慾望,活得如同山石枯木、行屍走肉一般,那麼這樣無慾無求的人生即使千年萬年,永恆長存又有何意義?

    所以兩者是相互依存,互為支撐的。

    但與此同時。

    兩者又是相互對抗的。

    求生必然就要壓抑求樂,壓抑自我的部分。

    比如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苟且偷生、忍辱偷生、胯下之辱、臥薪嚐膽等等,唯有暫時的拋棄自尊和自我,才有保生存活的機會。

    同樣求樂必然也危及求生。

    歷史上這樣的事例就更多了,比如烽火戲諸侯、何不食肉糜、三徵高麗、大明戰神等等,過度的放縱自己的慾望,追求自我和享樂,就必然會導致自己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危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