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脆桃子 作品

第兩百八十八章:第二集:木器、漆器、鑲嵌、紡織!!

    斑駁紅漆的四合院裡面。

    木槌敲擊的聲音透過空間傳了出來。

    屋簷下的鳥籠子裡面,淺色的鸚鵡用米粒大小的眼珠子。

    看著籠外的世界。

    午後的陽光顯得分外愜意。

    只有“邦邦邦”的聲音此起彼伏,不曾斷絕。

    屋內年輕的小師傅,仔仔細細的端詳著跟前的木雕。

    時不時的敲敲打打,讓屋子內多了一份空間的迴響。

    隨意擺放的調料盤是屋子裡看見最多的東西。

    小小的屋子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

    但是在最中間一塊地方卻空置了出來。

    在這裡擺著一尊頗具年代感的木雕佛像。

    ......

    作為歷史專業的學生,再看到佛像的時候,查爾斯的眼睛立馬就亮了。

    木雕佛像在歷史專業的眼中。

    那可是比黃金還值錢的東西。

    查爾斯握在鼠標上面的手裡面就鬆開了。

    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腦屏幕。

    ......

    華國人對木材有著特殊的情感。

    幾千年下來華國人都用遠比石頭脆弱的很多木頭建造家園。

    生活在樹木旁,住在木房子裡,在木桌上吃,在木床上睡。

    棲生從木開始,用木頭造紙,用木頭刻印刷版。

    栽種、培養、雕琢一個個可造之材。

    木雕佛像看上去更是多了一份蘊涵生命的親切。

    木雕的佛像因為可以移運,所以絕大部分都已經流失在了海外。

    現在在木器修補室內,十分幸運的可以看見一尊遼金時期的佛像。

    “這個佛像原本小手指也是斷裂的,現在已經被我修補好了。”

    謝揚帆看著佛雕像說道。

    查爾斯一愣。

    手指是補上的?

    他怎麼看不出?

    鏡頭裡面的這尊木雕菩薩像經千年歲月的沖刷洗禮,已經金漆剝落殘存,木胎肌理外露。

    但是保存基本完好,衣紋刻畫自然流暢,紋飾繁簡得當,極為難得。

    是木質佛造像中的精品。

    早期的木雕佛造像一直是博物館所看中的。

    只要是送代、元代以前的木雕都成為博物館的重要珍藏。

    如米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扭約大都會博物館。

    木雕佛造像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送代木雕佛像是我們木雕造像的巔峰。

    基本同一時期的遼金佛造像雖然不像宋塑那麼挺秀。

    但面向更為方圓,身材也更為豐滿。

    “現在造第一遍顏色結束了,等它幹了我們再造第二遍顏色。”

    謝揚帆用紙巾,讓自己剛在佛像小手指上的色顯得更為融洽。

    木器室是首都博物館文保科技部一個歷史悠久的部門。

    著名的太和殿龍椅就曾是木器室和其他科室的老師傅一起修復的。

    不過他們現在的科長是年輕一代的屈峰。

    從最高美術學院畢業之後,屈峰按照文物修復的行規拜師學藝。

    從而研習木器文物修復。

    “這是馬上要在慈寧宮展示的一件藏品,送過來的時候它的兩個手指頭斷了,嘴唇也缺了一塊,腰間的飄帶也是斷的。”

    屈峰看著鏡頭說道。

    現代人如何修復它殘損的身體,同時還保持它千年之前的風貌,這是很考驗人審美的事情。

    能在千年後遇到合適的修復師,也是極為難得的。

    “因為這個手勢斷了一截,下截還存在,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手指的形態判斷它的一個形態。”

    屈峰畫筆做指,指著佛像的一處缺口說道。

    木質的佛造像的保持著拈花的手指形態。

    溫婉之中透露著慈祥。

    看著鏡頭裡面,你絲毫感受不到它是有著缺口。

    ......

    查爾斯仔細盯著手指部分。

    按下了暫停鍵。

    看了好幾十秒,愣是沒看出來一點有過修補的痕跡。

    查爾斯嘖嘖幾聲。

    這個技藝真的是鬼斧神工啊!

    ......

    最近幾年,首都博物館招收了很多想屈峰這樣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

    文保科技部是專門從事文物保護、修復與研究的部門。

    如今年輕人佔一大半。

    紅牆琉璃瓦的長廊上,現代裝扮與古代建築的融合絲毫沒有讓人覺得突兀。

    木器組位於西三所進門的一個院子。

    這裡的綠色是最多的。

    相較於別的部門人工顏色最多,木器組有好幾株綠色的杏子樹。

    跟木器修復巧妙的形成了一絲映襯。

    在高樓越來越多的首都,當越來越多的人只能在辦公桌旁放上盆栽和綠色植物時。

    他們還可以在瓜果飄香的環境裡工作。

    趁著閒暇的時間,幾人拿上無用的布匹撐開。

    另外幾人拿著竹竿敲擊的熟透的杏子。

    噼裡啪啦的杏子落地聲,一時間讓整個西三所杏香滿園。

    有些樹是他們自己種的,有些是他們師父種的。

    還有些是生活在明代或者清代的古人種的。

    漆器室的榮俊峰迎來了一些外國客人。

    “他們是維多利亞博物館的,他們有很好的漆,他們不是做漆的,他們是做光的保護。”

    翻譯給榮俊峰介紹著走進來的一群金髮碧眼的人。

    華國是盛產詩歌的國家,而論數量有那麼一個人避不開。

    那就是乾龍皇帝,乾龍皇帝一生作詩4萬首。

    雖然我們如今見不到這4萬首詩歌,但是我們卻可以見到存放這四萬首詩歌的地方。

    當年為了存放詩歌,特地做了4個御稿箱。

    正在修復的就是其中之一。

    硃紅色的木箱子,方方正正的。

    表面經過工匠的技藝雕刻了許多的祥雲朱龍一類象徵祥瑞與皇權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