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十一章 煤炭與飼料

    上游的能源與飼料,然後是可食用的鴨蛋與鴨肉,再進一步是鴨羽毛可以製作弓箭箭羽,以及能做成保溫的羽絨服,甚至最後鴨骨頭都能回收磨成粉都能做肥料和藥材。

    只要完成規模化與產業鏈,這條讓自己從上游吃到下游的產業鏈,支撐起一座農業學府應該是綽綽有餘的,並且賺取的資金能夠更進一步的投入到基礎設施與科研。

    所以,這兩座礦場在馬周的眼中是小事,但在李泰眼中卻是自己根基的一次補齊。

    因為來自現代,李泰的思維跟這個時代的人有所不同,李泰所重視的是能源與糧食這兩個行業,是因為這兩個行業是整個社會的根基,這是這個時代的人所完全沒有覺悟的。

    自己從小立志於農,以後想要一步步的完成糧食壟斷李泰覺得還是很有希望的。

    在能源行業上,雖然古代人對煤炭什麼的能源行業並不是非常重視,但古代煤炭主要作用是用來金屬鍛造,而在鹽鐵管制大背景下,自己哪怕是皇子也肯定碰不了冶金行業。

    所以想要找到個能用得上煤炭又合法的產業,就只有孵蛋和燒開水業務了。

    李泰選擇禽類破局,自然是有著自己的思考在這裡面,雖然有蝗災讓自己能夠順手牽羊,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產業至少在古代,是少數能夠把糧食與能源兩個行業結合起來的產業。

    因為這世界上的基礎行業就三個:一個糧食,一個能源,還有一個是原材料。

    這三個行業可以說是社會分工中最基礎的行業,其他任何行業哪怕你做到壟斷,但更多的只是財富增加,而不是社會生產力的提升,與這三個行業成長所帶來的性質不一樣的。

    哪怕是真有穿越者,甚至能力高得匪夷所思,並且還是天之驕子,但只要自己一死,那麼自己一手搭建的制度,在沒這三個行業支撐也如同沙雕般,被時光海浪輕鬆沖垮!

    因為不論做任何事,都會反過來受制這三個條件,歷史也會依據這三個條件不斷修正。

    比如說,以小麥為主的人口上限大約是五千萬,撐死了到達六千萬,這是穿越者也沒辦法改變的人口制約。超過後,基本就是王朝到了巔峰,然後就一往無前的走下坡了。

    又比如說,你辛辛苦苦的建立了先進制度,但能源利用率跟不上就是生產力跟不上。

    看看王莽想要在落後的生產力下建立先進的生產關係,又有什麼下場。

    至於原材料這種東西,李泰感覺還是等到自己成為了皇帝再說。畢竟這年頭想要修仙的丹術師一大堆,自己開口說一句,要研究長生不老丹,怕山窩子裡面各種神仙都會冒出來。

    等到他們冒出來,自己就把他們手中除了長生不老丹的丹方,全部都給收繳研究了。

    到時候狠割一波從魏晉玄學到唐朝的化學研究成果,說不定交給一個牛人推演,還能推演出金屬週期表來,所以就現在所擁有的材料,對不建立工業體系的自己夠折騰了。

    所以,在李泰的規劃中,這煤礦是真的重要,但想把能源的優勢發揮出來,李泰清楚,絕對任重而道遠。

    因為現在進入煤礦中挖掘的都是對未來麻木的百姓,如果不是真活不下去了,誰又願意到礦洞裡面討飯吃,而這一批人對於李泰來說,想要改造他們的三觀又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就算李泰給他們換了工頭,讓他們好一點待遇,但也只是感動自己。

    還不如,自己進一步的壓迫他們,用他們舊時代的乳汁,來哺育新時代的百姓。

    所以,李泰並沒有插手對礦洞的管理,而是吩咐管理者的工匠去研究蜂窩煤,而李泰自己則是繼續撲在了養鴨大業上。

    而時間差不多到了七月,野外田野中,又開始密密麻麻的蝗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