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兩百零六章 秉燭夜談

    最後滄州當地百姓沒經歷過高陵模式,直接讓他們用高陵模式,磨合起來是個大問題。

    我們需要讓他們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修路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磨合手段。

    這點算是我在幽州修路得的一點收穫,百姓們實際上並不愚昧。

    只要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做好了有什麼樣的獎勵,做不好怎麼懲罰。

    他們一般都能把事情做得很好,在獲得直接利益之後,他們就會快速學會新的徭役模式。

    同時這也是個挑選過程,有一部分百姓挑選出來作為將來修建水利設施的儲備力量,另外一部分百姓挑選出來作為開墾農田的主力,為以後的工程做好準備。

    到了第二年,徭役們發現徭役有錢賺,那他們幹起活來會更加的努力。

    同時那些開墾出田地的百姓,因為需要水渠灌既小麥,也會主動的參與到水利修建中。

    到時候,我們再新修水利,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說實話,所有活都沒那麼好乾,且不說幹活過程中需要遇到多大麻煩,單是前期準備工作那就相當令人頭疼。

    不過還好這是在古代,基本上不需要考慮人權,不說給錢只要付得起糧食,當地百姓就願意在農閒時候去幫忙,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了成本。

    “原來如此!”薛大鼎聽到了李泰的話,倒是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原本李泰說的很多事情,雖然有了方向,但不知道怎麼樣操作,這就是薛大鼎的難處。

    但現在李泰把這過程拆解開來,薛大鼎頓時就明白,自己接下來應該要怎麼做了。

    作為從官奴一路奮鬥刺史的人物,對薛大鼎來說,他從來不缺少執行層面上的動力,他自身的能力也足夠強暴,只要把問題能下降到州縣一級,那對薛大鼎來說,基本沒有問題。

    而此刻的李泰則是把原本第一步發展滄州的整個戰略,一步一步的拆解成發展滄州城、南皮城和無棣城三城,而不是很虛的紙上談兵。

    這對薛大鼎說,基本上就能夠接手過來,然後全權負責了。

    而李泰有了薛大鼎的保證,倒也鬆了一口氣。

    因為自己需要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第一點就是耕牛不夠用。

    畢竟草種計劃才剛開始起步,哪怕王玄策在資源上向耕牛傾斜,但也不是馬上就能讓耕牛爆種生產的,這必然會是一個漫長過程,而這個過程也必然會讓幽州世家痛並快樂著。

    同時,李泰對天津城的開墾,也才剛開始。

    今年自己肯定是要把天津城周邊的土地全部都開墾出來,也就只有這樣,到了明年自己才有餘力去支援滄州。

    所以,自己給了薛大鼎這麼一個計劃,就是需要把滄州對耕牛的需求,對徭役的需求稍稍壓一壓。

    雖然自己也知道這是壓不住的,但對李泰來說,一年就足夠把天津城的根基打好了。

    畢竟只要天津附近的土地全面開墾,那到了第二年自己騰出手能幹的活就多了。

    接下來,李泰、薛大鼎、以及李淳風開始共同的商議細節。

    而在這時候,薛大鼎與李淳風兩人卻有了相當奇妙的配合,或者說是某一種化學反應。

    薛大鼎從基層趕過來,對繼承應該怎麼樣去執行命令自然得心應手。

    而李淳風卻是喜歡計算,他喜歡用數據說話,只要薛大鼎提出了應該如何執行。

    那麼李淳風便是直接用數據把這一件事情給標註出來,提出出一個大概的數據。

    等到一件件能想到的事情全部都詳細列出來,然後三人在把上面的事項重新整理,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整體流程。

    每一步需要做什麼,每一步需要多少人多少天多少資源,都全部羅列出來。

    到時候按照時間沒有推進,那再把這張圖表拿出來去對照,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發生了什麼意外的情況,全部都能一目瞭然。

    薛大鼎瞪大了眼睛看著李泰的操作,一時之間驚為天人。

    雖然一直以來,薛大鼎都知道李泰能力的,畢竟能把高陵那地方從無到有的創造出來,若說李泰沒有能力,那大唐的朝臣上下,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會為自己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