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滄月 作品

番外:滿天星斗

    先吹一波良渚文明,早在好幾年前,我寫山海經解讀時,就提過良渚文化的文物,也有很多對應山海經,可能是帝俊。

    那時候還沒有申遺成功,不叫做文明。但很早的時候,我就關注良渚了,一直在等它挖完。

    三星堆也是,我等了好久,一直等它出文字,可惜了。

    有些人玩梗,說青銅神樹是照著盜墓筆記挖的,我醉了……三星堆挖了十三次了,青銅神樹1986年出土的。

    良渚的玉琮王,也是1986年出土。後續又挖出了水壩和古城,古城牆一開始以為是水溝,但裡面填充了很多石塊,根據研究才反應過來,那是城牆基座,繼而才知道那是個文明。

    如今良渚成了五千年文明聖地,我很開心。

    壁、琮、鉞,這種禮器絕對是華夏文明,鳥文化崇拜,太陽崇拜,非常對應帝俊羲和少昊之國。

    不是也沒關係,反正後來的‘東夷部族’,還有商朝,確實大量吸收了良渚的鳥文化和濃厚的‘鬼神崇拜’。

    中華文明良渚佔了將近一半,至少也是三分之一。

    可有些人捧一個就得貶一個,就給我看吐了。

    知乎有人過分迷信良渚北上征服論,言黃河流域都是蠻夷,實不能苟同。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叫清風的傢伙,狂貶黃河流域文化,他的言論主要有以下幾點。

    ‘良渚北上征服大汶口成為龍山,建立虞朝,延續本地文化的都是下層人口,上層貴族文化整個被替代。’

    ‘海岱龍山的上限是前2300年,緊接著良渚的下限。他倆又那麼相似,完全有理由相信是一脈相承。’

    ‘仰韶文化不像華夏,還住狗洞……看到良渚的輝煌,我才知道這是祖宗。’

    這些言論堪稱爆炸。

    這等於從北方中心論,又極端成了南方中心論。

    現在官方明確說了,文明起源是滿天星斗,多種文化融合而成的。

    上古時期萬族林立,到處是中華文明的元素,都算股東,合著良渚被定義成文明,就成了唯一股東唄?

    良渚人能北上征服,這生產力簡直是提前三千年就能秦王掃六合啊。

    秦國制度那麼牛逼,最後還是難以兼容各地文化,良渚憑什麼啊?就憑鬼神崇拜啊?就憑生產力大量浪費在玉器上啊?

    後來的中華文明有許多良渚文化,乃是長達幾百上千年的文化交融導致。

    不可能是什麼良渚的上層人口,統治了黃河流域的下層人口。

    如果是吸收了文化,就算是被征服,那難道現代的中華,算是‘歐洲文明’?

    無數年後挖掘出我們,發現大量工業產品,然後歐洲發現了最早的工業產品,從考古痕跡上看,歐洲孕育出了一個工業文明,同時期東方沒有工業,或者很少,於是無數年後的考古學家認為在二十世紀左右,歐洲的文明徵服了全世界。

    這就是田園考古裡,沒有文字出土的痛苦。

    隨便怎麼說,都能寫成論文。

    現在關於文明起源,中原中心論,和良渚中心論,吵得不可開交,我覺得都挺可笑。

    中原中心論沒有足夠顯赫耀眼的文物能抗衡良渚的考古成果,來證明同時期中原有文明,只能大談特談‘基因’,說良渚是古越人,不是中華主體民族。

    我醉了,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打從周朝開始,就不談血統了。那是歐洲的各個文明喜歡談的東西,我們只論文化內涵。

    華夏文明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認同。

    至於良渚中心論,最近興起,恨不得良渚就是一切,一切發源於良渚。

    主要言論是:‘良渚是文明,文明屬性發達,同期最強大,所以我們熟知的伏羲女媧、炎黃五帝都是良渚人。就連大禹治水,都是在錢塘江治水……因為大洪水毀滅了良渚舊地,所以良渚先民北上佔據了中原,趕走了苗蠻集團,建立了後來的文明’。

    我自己是南方人,我都看吐了。我甚至可以忍受中原中心論,畢竟是自古有之。

    是打從商周到秦漢,無數文獻明裡暗裡地洗腦我們,文明源於黃河流域。所以現在還抱著中原中心論的人,我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是幾千年來,文史地位在那裡。尤其是中原地區,很多人認定文明一定是在河洛原地發源起來的。

    史記雲‘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嘛,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良渚中心論,就完全不是一個性質了。

    官方用滿天星斗來替代‘中心論’,慢慢改變人們認為河洛起源的思想。然而一波人硬要又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他們挖掘文字,有大量的文案,去佐證大禹是良渚人,史前大洪水其實是指長江流域。

    還有人生搬硬套,然後跟我扯什麼良渚是虞朝,扯什麼良渚貴族統治了北方部族。搞笑,哪個研究所的結論?

    一套套文案,網上一撮考古和一撮文獻,半真半假往外混淆著發,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考據,目的性明確。

    尤其是對《禹貢》的斷章取義,不止看到一個人發“三江既入震澤底定”那句了。說大禹是錢塘江太湖流域治水。

    根本是集團式輸出!有文案的造謠。

    《禹貢》:‘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太原在山·西汾水一帶,岳陽即霍太山,在山·西霍縣東,汾水所經之地。怎麼不提?

    《禹貢》還說了:‘九河既道,雷夏既澤。澭沮會同’。難道要說雷夏也是太湖?這分明是菏澤,澭沮都是黃河支流。

    《禹貢》還說了:‘嵎夷既略,濰淄其道’。有人截這一段出來說大禹是山·東人嗎?

    《禹貢》又說了:‘淮沂其治,蒙羽其藝,大野既渚,東原底平’。這是蘇北和山·東南部。大野就是鉅野澤。

    《禹貢》還說了:‘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夢作治’。又治了雲夢澤。大禹是湖·北人?

    《禹貢》:‘伊洛瀍澗既入於河,滎波既渚。導菏澤,陂孟渚’。黃河以及伊洛不會不認識吧?

    《禹貢》還寫:‘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漆沮即洛水,涇渭就是涇水和渭水,都在關中。

    綜上,《尚書·禹貢》確實寫了大禹治理錢塘江流域,但大禹也跑遍南北,長江黃河都治理了。

    這分明是秦漢文人牽強附會,想寫他定了整個九州。

    結果現在一群人,截個“震澤底定”,上下文隻字不提,就說大禹是太湖人?這不是別有用心是什麼?

    欺負一般人不會去看《尚書》是吧?

    當我提出這一點質疑時,我被刪評論加禁言,然後那人對我一通輸出,貼了一大堆已經發過無數次的文案,我還無法回覆,直接把我氣炸了。

    還有一個叫‘時間草原’的,說所有線索都指向禹治長江,沒記載治黃河。

    簡直要把我笑死。他自己拿史記舉證,但是史記就寫了大禹治黃河。

    司馬遷其實就是照抄了上面貼的尚書,說了治理黃河。

    沒見過這麼會斷章取義的,如果要說文獻,大量都指向黃河,拿幾個字出來說是良渚,這和儒生編造歷史有什麼區別?

    現在考古誰也不能定論虞朝在哪,有沒有,是什麼樣的。他們就知道了?說白了還不是在那拿著隻言片語推理?為了他們想要的答案,而急於求成?

    那些人的文案我看了,非常豐富,但都是隻言片語,很多地方直接用‘方言’來解釋,說伏羲是古越語稱呼,其實就是‘無·錫’。我人傻了。

    不要費勁巴拉在文獻裡找大禹是浙·江人,虞朝在良渚的證據了。

    這就離譜。同樣的方法,無數人能找出虞朝在中原、在山·東、在陝·西的證據。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拼命往良渚是文明主體上靠?

    我還能從故紙堆裡找出大禹是外星人的文獻證據鏈呢!難道大禹是外星人?

    還有拿會稽山舉證的,鼓吹大禹人生娶親,記功,會盟,安葬四大事都在紹興會稽山,其實是衣錦還鄉什麼的,大禹看到當地土著防風氏佔據了自己祖先的‘良渚故地’,怒而殺之什麼的……

    我真的無語。

    現今會稽山的命名極為隨意,越王指定的,既沒有憑據,也沒有旁證。越王自稱‘夏禹苗裔,是少康庶子,封在會稽,奉守禹祀’。

    可信度有,但不高,這很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族群認同需求下產生的歷史重新記憶的結果。

    當時整個春秋戰國時代的風氣都如此,比較遠離中原的諸侯國,都給自己編造各種牛逼祖先,以融入華夏系統。

    司馬遷寫史記這部分時,直接照抄《越絕書》的說法。因為符合儒家的‘大華夏’、‘大一統’學說。所以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假的。

    文獻不是絕對的。我也不知道越王勾踐是不是夏禹後裔。只能說存疑。

    但是杞國是周朝正式冊封的三恪。是夏朝苗裔這是肯定的。是周朝官方認可的。所以越王要編,也只能編自己是‘庶子’,這玩意兒……他說是就是吧。

    而且文獻也不止一個說法,《尚書》明明寫的是“禹娶於塗山”。

    大禹一生娶親記功喪葬,應該都在塗山氏的活動範圍,塗山氏是他老婆家的勢力,這更合理。大約在淮河流域蘇北地區,而不是現在的會稽山。

    因為大禹“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的行為,所以將塗山氏範圍的某處山,叫做會稽,在淮河流域,ah境內。

    《山海經》還寫會稽山在大楚南呢。

    部分版本,有人改動文字來實現政治目的,變“大楚南”為“大越南”,一些人就拿來當個寶。完全無視了《尚書》,因為尚書是寫在塗山,他們不需要。

    我並不是說《尚書》寫的就對,而是說,某些人的行為是典型的‘先射箭後畫靶’,有用的就要,沒用的無視,斷章取義,拼湊文案。

    這種事,我乾的太多了……所以一眼就看得出來。

    看看越國地圖就知道,那個會稽山一直在越國北部,而非南部,這純粹是無視地理只改了一個字。